Monday, July 27, 2020

寫作讓你被看見

連續三個星期日晚沉醉在三位故事大師許榮哲、歐陽立中及李洛克的精彩講課中,意猶未盡,很想高喊echo。

三位老師公認很會說/寫故事,他們雖然教著故事不同面向的技巧,但更著重在教大家創造自己的人生故事。

榮哲老師說,如果單純學技巧去買書看就好,技術是不值錢的,但懂得善用故事工具可為自己的人生加分。他建议隨時隨地公開讚美身上遇到的小事,能創造雪球效應,讓自己的人生充滿故事。

歐陽老師提到,在大師時代只能仰望他們,但在個人崛起時代,網絡足以讓每個人有機會被人看見。透過故事及寫作,善用技巧包裝自己的人生標籤及故事,打造個人品牌故事,足以在紅海中殺出一片天。

今晚李洛克老師在講課結束前談到創作故事的小秘訣,前因+後果=寓意。如果好人做好事有好結果,寓意是好人有好報;如果好人做好事卻沒好結果,得出寓意可能是好人要選擇性付出。

“真正的重點不在寓意,而是結果。你可以決定哪裡是結局,為自己的人生故事賦予意義。”

他用自己的人生做了一個示範。當年他背離作家夢想跑去念化工,畢業到冷凍廠工作每天處理萬條魚,一身臭腥味,他可以選擇機械式過日子,但他沒有讓自己故事在這裡結束。後來他瞞著家人離職2年躲在家裡寫小說,只有微薄獎金及稿酬,存款快耗盡讓他想放棄回到工廠,但他沒讓故事停下來。他繼續寫部落格,被人挖掘當出版社總編輯,但離寫書的夢還是有點遠。當他轉行寫劇本又遇到挫敗,但他依舊沒結束自己的故事。經過一連串遭遇後,現在的他已經出版兩本暢銷書,而故事還沒結束。

“只要我不把故事停下來,悲劇就不是我的結語,而是人生反轉的伏筆。”

李洛克完美詮釋故事可以被創造,人生故事也可以改變,只要有行動,再壞的故事也能變得有意義。

好直擊人心的總結,讓我也想撕掉現有的標籤,創造新的人生故事,這樣人生可以變得更有趣。

#謝謝三位老師分享


Friday, July 24, 2020

黃大米

以前只有翻看書本才認識新作者,現在刷臉書就會認識完全沒接觸過的作者。

黃大米,這名字一年多前出現在臉書,她是媒體記者出身,在電視圈混了多年,身經百戰見過形形色色的人,如今放慢腳步生活。她以素人身分出書,自己找媒體排檔期上節目/講座/直播,很努力打書站上暢銷書行列。她的筆鋒尖銳犀利又不失幽默,常一針見血扎破職場/生活/人性上令人不解的怪事鳥事。

也許有著類似的背景和經歷,常看她的文字會會心一笑,尤其是最近出的新書,用“阿米托福”字眼普渡職場上芸芸眾生,好有梗。雖然我不需要被人普渡超度,但還是買下《功勞只有你記得,老闆謝過就忘記》,畢竟被她的文章娛樂那麼久,也該支持一下。

昨天收到書略翻一下,就被一段故事吸引。大米的一位朋友春嬌每次見面總會說志明的不是,從品德到能力統統有意見。為什麼呢?因為志明卡著了春嬌想要的位子,有天春嬌升職後,就不再提起志明了。大米說,春嬌的行為變化關鍵在於志明不再是她的對手了,就像乞丐不會妒忌富翁,只會妒忌別的乞丐多拿一點錢一樣。

“你妒忌的對象或妒忌你的對象,反映出你目前的高度與社會階層。如果張惠妹就絕對不會妒忌我,她會覺得大米是什麼咖?如果有天張惠妹會妒忌我,我應該要去放鞭炮慶祝了吧,真是天大的榮幸。”

這讓我想起陳年舊事。有一年舊公司財務狀況很糟,連半個月花紅發不出,只發每人300獎勵金,但主管可推薦表現好的員工拿最高600獎勵金。這宣布引來大家怨聲載道,荷包縮水心情不好很正常。

沒多久出現怪異現象,一些同事開始留意起誰拿了400/500/600獎金。有位同事被人發現拿超過300塊,立刻成了茶杯裡的話題。不久後,我也被人傳拿了“高獎勵金”,因為我和那同事是同一幫派。之後有其他同事來探聽,我不否認也不承認,心裡卻os,為何看不開那幾百塊,要比就跟同行2、3個月花紅比呀。

事過境遷後,我可以大聲地說,當年我只拿300,是300令吉。現在回想是值得慶祝,原來我在別人眼裡是表現好的員工。後來我辭職那年,公司更改獎勵金分配制度,直接撥一筆錢讓主管分配,最低有半個月,最高有2個月。這回沒有人對獎金分配好奇,因為在士氣低落的公司能離開才是最好的獎勵。結果,我和同幫派同事安然地拿了近2個月的獎勵金,袋袋平安,然後前後丟信走人。

·這就是職場,誰都不是無可取代,誰也沒那麼重要。
·離職請好聚好散,不需要撕破臉。上班就是在演戲,演了這樣久,沒差這一天。
·離職之後才是起點,找到下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才是重點。下份工作不一定要錢多喔!因為錢多不見得適合,不適合的工作是地獄,就算錢多,你也做不久。
·能決定你人生往那邊走的,還是你自己。

這本書藏著職場上血淋淋的慘案和解脫方式,如果此刻的你還在職場苦海浮沉,對工作有很深執念可以看這本書,也許能從字字句句中找到一點救贖。阿米托福。





Monday, July 20, 2020

Limitless 無限

5歲,意外腦部創傷,影響閱讀能力及記憶力;18歲,從樓梯摔下再撞到頭部。當他在醫院清醒後,忽然意識到學校教育只教知識及背資料,沒有教導如何有效運用大腦學習。那天起,他決心了解大腦運作,改善自己的閱讀力及記憶力。現在是公認的速讀、改善記憶力、大腦表現及快速學習的大腦專家。

他是Jim Kwik,大概2年前一直出現在youtube廣告中,教人如何改善記憶力。當時自覺需要改善記憶力,自然留意起他。看過他幾個現場教學視頻,他當場示範記住幾十人甚至百多人的名字,然後無誤地說出來。他強調不是在炫技,是要讓大家相信每個大腦有無限大的潛能,只要找到對的方法。

這段期間經常會收到他的電郵宣傳,因此知道他今年4月出版新書《Limitless》。當時看了價格26美金,兌換馬幣有點貴,加上閱讀英文書會耗時耗力,而且已經不關注偶爾失控的大腦,決定不認購。

今早打開電郵,看到顯眼的標題$1.99,以為自己眼花。點進去amazon,果真$1.99,頓時什麼原則拋在腦後,馬上下單,貪小便宜心態顯露無疑。剛剛進去看,書價已調整到$12.99,原來特價僅維持24小時,但目前價格依舊便宜52%,若想找這類開發大腦的書可以瞧瞧。

上回用一包椰漿飯價格買到《深度學習的技巧》,現在用一碗水餃面價錢買到《無限》,還可憑書換他10堂線上課,真是超值。

昨天午餐老闆無緣無故給我折扣50仙,晚上otak-otak老闆又加送一個,最近好康的事都讓我遇上了,真有狗屎運。如果有誰想送我東西或半賣半送都非常歡迎,我是認命的。


Sunday, July 19, 2020

聚餐



連續兩個星期六晚,在同一間餐廳聚餐,然後點同樣的餐點。雖然是見兩組不同的人,但彼此的身分都一樣,是舊同事。

說起來也很奇怪, 同事或朋友群總會再細分,可能座位靠近的會私下約,興趣接近的又私下約,不同年份共事的再私下約,不知不覺分裂成好幾個小組,成員可能是重疊的。

上星期約的是3個自閉協會成員,顧名思義就是在公司很邊緣,不是主流不是愛將。後來隨著一個出國,一個離職,就剩下真正自閉者-我,到後來我也離開了。聚餐前,有人臨時委任新顧問,湊成4人小聚。

今晚的是大契幇,比起自閉協會,他們走比較浮誇路線,聚在一起不懂要把焦點放在誰身上,每個都很會講,講話七情六慾臉部表情很多,是不怕冷場。我一早就退出這幫派,不在群組內,但有兩位幾年沒見,也挺想念他們的笑聲就赴約。

到現場才發現,負責約我的人放飛機,有人則沒有預我會出現,湊成奇怪的畫面,該來的沒到,不該出現的卻來了。不過,大契班就大契班,不管誰在場都很聊得,不怕冷場。

近年來都沒參與超過五人大聚,覺得人多講不到話,比較推崇小聚。不過最近小聚變頻繁起來,又開始覺得大聚比較好,一次過見完所有人省時省事。

大聚小聚都好,當開始察覺自己計較起時間,就知道差不多是時候獨聚,畢竟我是自閉協會永久會員。

Friday, July 17, 2020

总结

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在私人臉書分享自己管理的專頁帖文。

十幾年前,曾和一位同屋朋友提起想把收藏百多張錄下廣播節目的卡帶轉為數碼,朋友二話不說贊成這項計劃。當時自己只是隨口提,實際上是有心無力,除了找不到很好的轉換工具,二來還年輕心情還不定,事情就這樣一直擱著。

4年前,心終於定了下來,藏在心底的計劃又再次浮現。這回聚集天時地利人和,轉錄收音機出現,剪接軟件也有,節錄內容的能力也具備,就沒有理由再推搪,開始把97-2001年舊廣播掛在網絡上。

若只能用一件事總結2016年至2020年的難忘時光,絕對是這件事,把我最喜歡的DJ舊廣播逆着時光重現在網絡上。我曾經跟身邊的朋友說,哪天我掛掉,千萬不要播什麼佛曲神曲,請播我喜歡的廣播和歌曲。朋友說那請準備好pendrive,我現在可以大聲說,只要谷歌沒倒閉,上youtube抓就好了。(需要touch wood)

舊廣播當年很受歡迎,可是人會進步,在DJ眼中這些舊廣播已變得青澀有瑕疵,換著是我也會阻止別人把自己寫得很青澀的文章放出來,所以很感謝DJ大人的容忍。

這專頁還沒到結束的時刻,不過對我來說,大部分節目都已掛在網絡世界,最初的念頭已化為事實,也是時候來個總結。人生最美妙的事莫過於,你想做的事當回望時已經完成了,老來躺在床上看跑馬燈時,不會後悔這個沒做那個沒做。

http://coffeefamily988.blogspot.com/2020/07/blog-post_17.html



Wednesday, July 15, 2020

Whatsapp驚魂記


第一次,稱讚人後又想收回。

自上星期教爸爸用whatsapp語音留言後,不時都會收到他的testing 123測試。雖然很想告訴他不用測試,肯定收到的,不過還是忍住了,讓他繼續玩。

今天來到重點使用,必須傳家人舌苔照給我,作為遠程複診用途。午飯時間就接到他的電話確認,有沒收到照片,我從電腦版看了一眼,沒照片蹤影。沒多久電話又來,依舊沒收到,最後對照他上傳步驟,原來少了最關鍵的步驟沒點選右下角綠色圈。終於等到第一批照片,拍得還算可以,就讚他一輪。

傍晚又接到電話,收到第二批照片,其中一兩張朦朧失焦,整體上可接受,順便再讚他。在我開心準備下班,被熒幕一段字嚇到 this message was deleted,部分照片已經刪除了。

我的媽呀,雖然曾教過他怎樣刪除照片,但沒料到他不到半小時就刪照片,我手機還沒來得及存檔呀。我慌忙打電話,要搶救圖庫裡的原檔照片,可惜還是慢了一步。他說,真不知道一刪,連傳給我的照片也會消失。唉,這就是科技的厲害呀。

事到如今,只能再等他重拍重傳。一張,兩張,三張,比之前拍得更遜色,不能再要求多多,勉強接受就是了。當打開第四張照片一看,我快暈倒,接著他傳來一段語音留言,問我收齊所有照片沒。我還沒來得及回覆,急性子的他已撥電話。我按壓著語氣,要他提供更完整的照片,但他堅持已把所有照片傳了。

“傳過的照片都會顯示在裡面,點開來看看傳了什麼照片,就明白我在說什麼了。”

我要的是藥物盒子照片,可是傳來了五分一盒子的藝術照,叫我怎麼收貨。我必須冷靜,先上個廁所。折騰一陣子,終於收齊所有照片,結束通電話前我還是補了一句,很不錯了,多用幾次就熟悉。

一度想收回讚美,但災難性的刪除是不知者無罪,拍藝術照也非本意,而且他還不厭其煩學著自己操作,怎麼說都值得鼓勵。想想我去年第一次用電召車服務狀況連連,他在限行令期間學會用電召車無數次,沒有出狀況,肯定比我厲害很多。

好吧,繼續給爸爸五粒星。接著,我把滿分門檻提高至十粒⭐,要訓練他成為手機電腦通,就像當年他要把我變成專家博士一樣。





Monday, July 13, 2020

落伍

當全世界在疫情期間zoom了好幾百回,我遲至今天才第一次用,用得挺狼狽的。下午的講座被不懂藏在哪個角落的畫筆功能困住,晚上的網課則ppt畫面過大,搞了一陣子才知道怎麼操作,終於能專注聽精彩的講課。

每次興起新科技產品,通常身邊的人已經用過無數次,我卻很out的。在ICQ很流行時,身邊朋友熱衷討論起ICQ的世界,我秒變局外人。在大一電腦開始普及,有一堂課在電腦室上課,下課前要把做好的課業存儲在磁碟裡,期末再把磁碟交給講師打分。等我要交磁碟給講師時,才發現裡面是空的。好驚慌,明明打開電腦還找得到作業,為何磁碟是空白的。故事揭曉,原來每次都用同一電腦,作業都自動存在電腦C drive裡,完全不知道存檔磁碟是要選對drive的,被同學翻白眼。

畢業前2G手機開始盛行,我還是用着家用電話直到進入職場。隔幾年部落格風靡全球,幾位文友談起他們在部落格寫文章,我都一頭霧水,直到熱潮褪去,在同事指導下才開始部落格生涯。後來世界高速轉動,進入智能手機、電子銀行、各種社交平台湧現、平板電腦、RFID……我幾乎是慢好幾拍,甚至沒碰過,像臉書戶口還是朋友忍不住幫我開的。

偶爾被人誤當科技達人是很心虛的,當告訴別人這個沒用過那個沒用過,他們露出不可置信的表情。不過,後來也學會繼續偽裝成電腦通科技通,因為背後有一個強大幕僚,谷歌大神。

今天zoom了後,發現像我一樣out的人也挺多,也就放心了。跟不上時代步伐的人也需要同温層。


Saturday, July 11, 2020

三個故事大神的線上工作坊

2017年因為《與神同行》,認識了拆解故事高手李洛克,他無私藏地在網絡公開他剖析故事結構、機制、人物和流程。後來,他一步一腳印地擴展故事版圖,當故事課老師及推出系列網課,也出版《寫作革命》及《故事行銷》。

因為李洛克,發現了他有位老師許榮哲,號稱華語首席故事教練。發現厲害的人,怎能錯過他的書,找回他的3本舊作《小說課》,功力很強,單是靶心人公式就可以解決故事寫得沉悶問題。

因為李洛克和許榮哲,發現他們有位很有才的朋友歐陽立中,是位中學超級老師及冠軍演講者,他可以讓沉悶的課堂變成有趣及有意義。他在臉書書寫教課情節的爆文,讓他變成暢銷書作家及網上教人講故事,最近更出了第二本新書。

經常看到他們3人的可愛互動,有時替對方宣傳新書或活動,有時互相在對方新書寫序,有時還會把感謝語埋在文內當彩蛋。3人亦師亦友的感情及一起發光發熱的畫面,羨煞旁人。

最近看到3位老師講課海報,第一感覺是“哇,好強大陣容”,第二感覺是“哦,太遠了我不能參加”,所以每次就只看他們帖文中散發濃而化不開的情誼,講座細節被略過。

今晚才意識到又被自己的大腦騙了,是線上講座,是線上的!差點錯過了,二話不說報名。我的文筆很普通,推薦寫作老師的課可能沒太大說服力,但還是忍不住要推薦3位王牌講師的課,在社交媒體年代懂得講故事和書寫會佔一點優勢的。

【三個故事大神的線上工作坊】

============================

1.王牌講師:許榮哲
講題:折磨讀者的祕密
時間:7/12 晚間8:00-9:30

 
2.王牌講師:歐陽立中
講題:E時代,如何用故事打動人心
時間:7/19 晚間8:00-9:30

 
3.王牌講師:李洛克
講題:寫作,讓你更有影響力
時間:7/26 晚間8:00-9:30
 
報名連結:https://is.gd/UNDUBs


Friday, July 10, 2020

半張臉

今天才發現要當壞人很不簡單,尤其是不被人認出,更是難上加難。

到大半年沒光顧的檔口,伙計一看到我就問,你住在某某路對嗎?我點頭認了,記憶中好幾個月前有一回在門口巧遇他幫朋友派傳單,就這樣讓他記到現在。

眼鏡鼻墊斷了,順便到眼鏡店換一副眼鏡。一推開門,老闆就熱切地和我聊起來,還說每次我出現政局風起雲湧。看回他的記錄,我是4年前配眼鏡,當時是弊案風波,再對上一次是反風潮隔年就大選,我都忘了這一切。

初步檢測左眼近視度數降低,原本竊喜難得近視減輕,他卻問我有沒老花,老花也會讓近視度數降低。我搖頭,但又不敢肯定,畢竟天天對著電腦手機和密密麻麻的文字。經過仔細檢測,近視度沒有減輕但維持不變,也沒有老花,真是謝天謝地。

當老闆讓我選鏡框,我才看到鏡中人是全程戴著口罩,露出半張臉。為何大半年沒見的檔口伙計和4年沒見的老闆都認得那半張臉。身邊有太多超級大腦,好危險。

看來想當壞人無門了,口罩是遮不住邪惡的。


Wednesday, July 08, 2020

直帶黛眼蝶


屋裡飛來一隻褐色蝴蝶,仔細一看不得了,是眼蝶。數一數,十只眼睛盯著我,躲不掉它們的眼神。

想必是是衛斯理的“眼睛”怪物在找到人附身,快逃。



Saturday, July 04, 2020

太平湖

曾經有朋友計劃一日游,北上檳城參觀她心中的蝴蝶公園,然後再開車回隆。當時,我說她瘋了,那麼玩命,最後被說服放棄了。沒想到,若干年後的今天我也瘋了。

家人偶爾坐長巴來隆複診,然後再趕回家,一日來回的舉動,對很多人來說不可思議。最近疫情影響,坐長巴似乎不太安全,我腦袋少了一根筋自薦開車載他們當日來回。長時間開車難道會比長巴安全?話已說出口無法後悔,但想到要照顧沉重的眼皮,還要追趕預約時間,心裡是有點壓力的。

昨天腦袋又失靈,跟家人建議,如果追趕得到時間,也許可以繞去太平,看看太平湖才回家。

一提到太平,爸爸談起畢業後找工時,曾獨自到太平工作兩年,當時工資大概兩百元。他還記得某某路有什麼好吃,也曾在太平湖釣魚,他堅持好多年前帶過媽媽到太平湖玩,但媽媽一點印象都沒有。我也曾兩度和不同朋友到太平湖,最後一次已是八年前的事了,記憶有點模糊了。既然如此,那我無論如何都要轉進太平,製造多點記憶。

今天七點出門,時間拿捏得太完美,下午四點已經來到太平收費站。當時天空烏雲下起細雨,有人打退堂鼓要求直接回家,不過固執的司機沒加理會,還糾正大家不要用負面句(不要下雨),必須用正面句(要陽光)。

抵達太平湖時被人潮嚇到,看來是本地旅遊熱潮的季節。車外有點細雨,但坐在車上是看不出它的美,決定就算撐傘也要接近湖邊。神奇的事發生,車子停好後,陽光從雲層透出來,草地和湖色有了雨水的滋養變得格外翠綠。這樣的美景怎能不拍照,就逼不愛上鏡的一家人自拍,再逼他們陪我走到最美的角落,欣賞枝幹伸展到湖面的百年雨樹。那裡已經禁止車子行駛,變成遊客步道,還有租借休閒腳車服務。

原本賞湖後可結束行程,但我又說不如直接在太平用餐,後來還走到附近市集買水果糕點,等飛車回到家已經是八點,他們可以如常九點入寢。

南北大道一日行,眼皮還算聽話,腦袋還清醒還能寫長長帖文,倒是臀部久坐扁掉了。

一頭瘋牛是擋不住。以後除了送餐員和收舊報紙,還可以選擇當司機。








這樣的燈光,這樣的氛圍,很想咬水果。

被毛色很美的貓擼腳


Thursday, July 02, 2020

路上


在高速大道,大概只有塞車時才能緩慢行駛。今天在通暢的路途,卻被三輛修路車堵著所有車道,只能龜速尾隨他們。望倒後鏡,已經累積成車龍。

原本有點毛躁,想想大概是前面有路況,不然不會無緣無故堵著去路。換了念頭後,瞬間覺得慢駛也不錯,加上車內播著的音樂,這簡直是車隊遊行的feel。


十幾分鐘後,終於看到前方快速車道有人員在置路錐,原來是保護大家的安全。慢駛,是慢了,但風景也能留得更久。


Saturday, June 27, 2020

少年


試玩變臉APP,想看自己變成男生樣,會不會和家裡男人撞臉。

常聽說,女兒是爸爸的前世情人,有時回想起來,覺得爸爸是把我當男生養大的。

在我稍微有點力氣時,和我玩拗手瓜,害我以為人人必須力大如牛,以致後期和哥哥打架時不認輸,偷偷和墻壁練拳頭。在我識字比較多時,把對照大馬彩的任務交給我,讓我很小就有百萬獎金白日夢;他也沒有阻止我偷看他的紅衛軍革命書,讓我熱血沸騰想去革命殺敵。在我懂得騎腳車後,就差遣我到租帶中心租借港劇,什麼碧血劍,六指琴魔,神劍魔刀……讓我滿腦子都是打殺復仇畫面。

在相機還是稀缺年代,他把剛買的日本傻瓜相機交給我,我當時連毛筆都握不好,但還是順利替他拍了幾張假假看報紙和工作的照騙。在我懂得加減乘除時,就讓我處理他兼顧不來的某公司賬目,從抄流水賬,統計每月收支,再核對有出路的數據,想把我訓練成他的接班人。

在我會騎摩托時,讓我載體重重一倍且身體僵硬的他,轉彎時差點轉不過去,從此沒下次。在我會開車時,買了一輛電池快掛掉的二手車給我,讓我開到附近斜坡死火後狼狽找人把車子推回家。後來家裡出事時,叫我去警察局報警,也試過叫我半夜開車載他穿梭墳場到旁邊的廟,讓我獨自在漆黑車內與看不見的眼神對望良久。

後來,沒成為他以為的樣子,我沒有念商科,沒念碩博沒變專業人士,還離家出走,最終成了自己眼裡的怪咖。

那個消失的少年,應該是長成照片裡的樣子,有點拽。




Friday, June 26, 2020

覺察

為了加強覺察力,這兩天邊開車邊玩一個小游戲。

前陣子經常有重疊數字車牌出現在面前,我都當著是高靈或更高能量與我打招呼,心情一直很好。不過,東西見多會慢慢無感,覺察力會降低,思緒會飄遠。

昨天開車,閃過念頭好像很少看到“4”重疊數字,沒多久就有雙4車牌出現,高靈顯然久等我召喚它。

今天開車出門,一路上看到2輛4字車牌,心想夠了夠了,少即是多。為了阻止高靈繼續無創意,決定拋更大的難題給它,想在路程收集其他重疊號碼,看最終能否收集完整9組重疊號。

念頭結束沒多久,就有一輛111跑車從左側闖入視線範圍,越過前面車子消失了。繼續行駛,前面就是一輛9999車牌,隨後還有88車牌出現,看得我一面開車一面暗笑。

抵達目的後就忘了這遊戲,沒想到開車回家途中,先看到一輛7777車牌,之後對面迎來66車牌。哇,高靈好認真應付我的難題。雖然最終沒湊足9組號碼,但我已經心服口服了,不要再折磨我的高靈,不然以後開長途車想保持清醒時,沒人陪我玩。

如果你平時開車覺得沉悶,也許可以玩這無聊遊戲醒醒腦。

另外,今天也見證大樹修剪後,蜂鳥勞碌一天返回老巢,卻一直找不到自己的家。有種淒涼,卻也印證所擁有的一切都是虛幻,有一天會消失,最真實的就剩下當下。


Wednesday, June 24, 2020

聊天


接近十一點,和一位屋友聊完,才發現我還穿著上班服。

如果說限行令三個月可以培養新的習慣,其中一個習慣就是和她飯後聊天。平時客廳只有我一個人,但限行令期間三餐都在屋內解決,一直在房間用餐會惹🦎🐜出現,她改為在客廳用餐。

平時,我們都不是多話的人,可是聊起來卻不自覺聊了很久,聊她在紐西蘭打工日子,聊她以前採訪意外新聞的故事,聊她現在的工作,再聊我一天接觸的事,過去的故事,聊很多廢話。有時聊到我們有點睡意,聊到我發現晚上計劃做的事還沒做,才慌忙結束。

有朋友覺得平時我很安靜話不多,也有朋友覺得我很多話,臉書好像長篇大論,到底哪個才是真實的我。

其實呀……我有人格分裂的,對不同人會切換不同角色。如果讓我挑選,我會喜歡一周不用講話,還有豐厚獎金的沉默戰士角色。

開始發夢了💤





Tuesday, June 16, 2020

辛拉麵

快熟麵加芝士片,這道美食很多人都吃過,但我是第一次吃。

開車回家,腦袋搜索附近檔口和餐廳,有點苦惱沒有勾起食慾,生活煩惱似乎剩下晚餐該吃什麼。忽然記起賣日本餐的老闆說過,辛拉麵比其他快熟麵配芝士最搭,一些熟客找不到東西吃,會特地點這道食物。當時心想在外吃快熟麵,還不如自己煮更快。

“老闆,我要點這面,我已經想不到該吃什麼。不過不要太辣。”我自打臉,跟老闆點辛拉麵。老闆笑著說,點這就對了,肯定開胃。

當面端到桌面,老闆把剩半包的調味粉給我,可以自行加辣。他轉身後又忽然停下腳步告訴我,在茶室外停車場擺檔的一對老夫妻已經買好材料,等市議會確認遵守SOP就可以開檔了。我是一個月前向他探聽他們的近況,沒想到他還記得。

說真,加了芝士的辛拉麵也還好,對我這味蕾不發達的人來說始終是快熟麵,本質沒改變。不過,哪天又再自添煩惱時應該會再點它,因為這碗面多了人情味。




Sunday, June 14, 2020

死後

一個平凡人死後,讓人記住的往往是生前重複做的小事。

昨晚下班回到家,氣氛不對勁,附近停著一輛警車,幾位鄰居站在屋外,瞄見隔兩間屋子門前放了幾個圓錐筒,禁止外人進入。莫非有搶劫案?

問了屋友,沒人察覺屋外發生什麼事,結果引來大家好奇站在門前張望。沒多久,當過意外新聞記者的屋友就說,黑箱車來了,那肯定是命案。

那間屋子住着兩夫妻,如果其中一人出事,一定可以看到另一人,但都不見兩人。我們邊吃晚餐邊猜發生什麼事,但掌握的線索有限,始終沒頭緒。他們就慫恿我去問警察發生什麼,我打算什麼都不理,但無意間發現夫妻倆站在對面街,這更令人好奇。

我最終按耐不住,打開門走到他們身邊問個究竟。原來是住在隔幾間屋子的男鄰居忽然不適坐在他家門口石墩休息,隨後倒斃在其門口,如今要等醫生檢驗是否有新冠病毒才能移走遺體,他們變得有家歸不得。

他們感觸地說,要多跟鄰里互動,不然發生事時都不知如何是好。他們問起,我家是否曾發生過破門行竊案,那已是好多年前的事,現在治安好多了。他們又問,之前是不是有叫消防車,那也是好幾年前的事,當時讓消防員抓一條小蛇,原來驚動了鄰里。後來,他們又問最近有沒有看到musang,我猜他們是指果子狸,馬上說有。他們說,果子狸跑到他們的屋頂做窩,趕緊找人封住缺口。

我已經打算結束話題,因為家裡的人等我轉述發生什麼事。轉述完,該回房的回房,我和另個屋友聊其他話題了。忽然間手機留言響,穿著全副武裝白衣的醫生到了。原來屋友回到房間就一直站在椅子上看外面的情景,再通報我,我並不好奇,平時新聞照片看得多。這時做丈夫的敲門想借廁所和喝水,就這樣與他從廚房聊到屋外,直到遺體扛上車及消毒後才結束。

等一切安靜下來,腦袋不受控制回想起斃命的男子,他平時每個傍晚都會牽著黑白狗散步,通常會在對面屋子停駐,讓屋內的短腿狗與黑白狗對話,有時會停在左邊鄰居屋前,讓黃金獵犬與黑白狗對話。每次在客廳,聽到狗吠聲就知道他和狗兒們在那兒。

他死了,但他牽狗的身影還殘留在腦裡。也許再久一點沒人記得他,但狗狗應該會記得他的氣味。

Friday, June 12, 2020

食神

第一次體會到“臣服”,臣服於食神。

早餐吃著同事送的金馬崙奶油玉蜀黍,第一口就“驚為天人”,吃過的玉米都帶有玉米香味,這款玉米吃下去竟然像煉奶,甜到沒有朋友,汁也多到濺在熒幕上。

隨後到中醫館遇到同事,一碰面她就遞上裝著自製蛋糕的袋子,然後匆匆進去複診,留下錯愕的我。雖然中醫館已經變成與同事朋友偶遇的地方,但她預約看診時間比我早半小時,未必會碰面。她相信我會早到,就準備了這份甜點。這鬆軟不甜膩的可可蛋糕,吃起來絲毫不負擔。

下午到幾個地方忙完手上的事後,外面下著雨,晚餐沒著落。左想右想,決定點附近茶室的日本餐,自從月前發現它後,變成口袋名單。第一次光顧時,向他打聽茶室外露天賣炒飯的一對老夫妻動態,他們無法開檔做生意不懂生活如何。他說,他們當小販只是打發時間,做丈夫的經常出國旅行,反而是他本身在封城前幾個星期才入駐這間茶室,還沒建立熟客群,生意額不多。那次後我和他交換電話,只要想吃時就預訂,不用費時間等候。

今晚到檔口時,他已炸好雞和鲭鱼,我如常交代“少飯”,他盛飯後讓我看,我說再少一點。他無法理解為何我抗拒那麼好吃的日本米飯,我承認它是好吃的,只是不想撐死。當他把蛋夾在飯上,轉頭對我說每個飯盒有2顆煎蛋,我嚇得連喊一顆就夠。他堅持要放兩顆蛋,因為雞蛋供應商不小心提供了小蛋,如果只放一顆小蛋會被別人嫌棄。接著他把炸好的魚和雞放在個別飯盒,他放了一大塊,接著第兩塊,還有……我的媽呀,地平線變成一座山了。他不知道“少即是多”,但是我拗不過他,只好把一座山的食物帶回去。

和屋友邊吃邊喊飽時,另個屋友忽然把兩顆貓山王擺在我們面前,一人一顆。住在榴蓮城那麼久沒買過一粒榴蓮,不是不愛,知道自己頂多吃一兩顆,就索性不碰。下午才和爸爸談到榴蓮,沒想到晚上就吃著香醇榴蓮,巧得很。

在我像只貓攤在沙發上,明明喊飽的屋友跑去冰箱,把70%黑巧克力擺在我面前,贊這款巧克力讓全公司人淪陷。我無力地說,留在Friday night吃吧。她完全沒有理會我,打開擺在我面前。

除了臣服於食神,我別無選擇。

#謝謝這段時間特地送我各種美食的朋友們
#和美食沒社交距離_也希望與周公無社交距離



Monday, June 08, 2020

Sunday, June 07, 2020

張雨生

前陣子提到,以前很喜歡的歌手幾乎變成昔日偶像,不再關注了;今天發現我漏了一位永遠的偶像,當臉書被他的訊息洗版,我還是會點進去看。因為這樣,看到他的一篇舊作,喜歡好幾段內容,節錄起來。

* *每次閱讀小朋友的信件時,常常為了他們的“永遠支持”而感動不已。他們雖不必為永遠負責,我卻為了他們而肩負重擔。如今世人皆愛《偶像》,卻不知道《偶像》有多麼難為,身為《偶像》又多麼地如履薄冰、戰戰兢兢!前人說,昨日的殉道者,今日的市場偶像。此話雖然針對學術而言,但想想昔日的羅大佑或民歌之流的,今日在那裡?前人又說:到了市場而不成為偶像,或偶像而不至於破落,都是很難的事!這又多麼令我輩驚恐,諸歌壇歷史,不是沒有它的道理。所以我演戲,希望換一個思考出發的角度;希望有一天有貨真價實的成就。至於歌唱,原是我的愛好,即沒有堅持的理由,也無放棄的必要。

* *若問台北市看夜景的地方,恐怕大多數人仍推崇陽明山,但是對一個天天生活在山上觀看燈火輝煌的人而言,可能就沒什麼了不起。千辛萬苦到卑南看史前文化遺跡,那邊的人卻說幾塊石頭有什麼好看。山不在高,水不在生,生命的痕跡是要用心去拾取的,一瞬時,就要後悔“朝成青絲暮成雪”的。

今天是張雨生的冥誕,雖然他逝世23年,常會看到有人寫,雖然來不及參與他的過去,卻受他影響及啟發。當年我開始關注他時,他的生命在倒數著。別人喜歡他透亮的高音,而我喜歡他的對生命感悟及人文精神,他的作品和歌聲呈現出這樣的氣息。

為了重溫他的歌,播放中國小弟弟轉送的《天天想你》卡帶,卡帶擺了2年,今天還是第一次聽。他的聲音一出現,各種感受和回憶湧現,瞬間回到90年代。這是他的第一張專輯,那時他才22歲,他在歌簿提到15歲早逝的妹妹,比他更會唱歌,他彷彿背著妹妹的夢踏入樂壇,要在有生之年盡快做喜歡的事,不要等到一切都太遲。

每次聽他,我會不禁在想,他31歲有著貨真價實的成就,而我已經年長過他,我的使命又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