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April 19, 2017

古物floppy disk之联想

上班前,瞄见书柜上的一盒diskette,忽然很想知道里面储存什么资料。于是,把它带到公司,让公司老旧电脑的floppy A drive解读它。

到底floppy disk是几时被淘汰,同事也没印象。不过,从众多diskette发现其中一张是到内陆税收局电子报税时取得的,那可以推算它应该是在2007年被淘汰。

没想到,这10年间,数码储存容量从1.44MB激增到可以存储Triilion的容量,科技的发展速度有时真让热咋舌。




顺利把diskette内的资料转移到usb里。原来存储了好多文件资料,有毕业论文、信件、涂鸦的文字和论坛留言内容,这些文件历史起码都有十几年,有的内容几乎遗忘了。

还记得当年,网络及软件的开发还不健全,中文字常常会出现乱码。这次有部分文件也因为编码问题,完全无法解码,只好让它永远沉睡在岁月里。

在众多文章当中,好多看了很想毁尸灭迹,写得太惨不忍睹了。后来,发现以下这篇还可以见人,顺便分享。

看回以前的文章,觉得自己完全没有享受过最青春的岁月,那时的自己很宿命,很哀愁,内心住着老人,没有年轻的感觉。

还好这10几年时光,人会改变。现在的自己,对很多事开始可以坦然,可以一笑置之,不会再为不关紧要的事纠结,不会再为无法想透的人生议题费神伤脑筋。

现在每天起身,可以看到天亮,看到树在,花在,人在,猫在,心情不自觉轻松起来。也许,这就是岁月给人的礼物,我还蛮喜欢的。


来看26/27岁的思想和文字,也许你会庆幸自己曾开心地度过青春岁月。

******************************************************************

我?

站在门前看着雨哗啦哗啦滑落,心中莫名悸动。雨声不是没有听过,小时候多期望每天都是雨天,只是现在的自己已选择听不到。这也许是处在窒息的空间太久,竟然忘了最初的感动。不知为何,在放缓脚步后,忽然惊觉生活像断了线的风筝,茫无目的地任流动的空气摆布。

有时努力遏制自己不要再随波逐流,企图把自己的脚步凝固在急流的河水中央。期望在那短暂的喘息中,可把时间凝固,重整自己的步伐。我不曾想过要放弃自己,也不曾停止思考自己的人生图谱会是怎样的风景。偶尔看着餐桌下的猫儿,总觉得自己不如它们,只顾着生活而忘了自己的存在。

我每天的忙碌,也代表着人类没有停止过工作。我冷眼看着自己的躯体逐渐萎缩,看着自己与众人类一样忙碌的生活,为了三餐,也为了更好的生活。我望着自己忘记生活的本质,却无助的思索如何把自己从深渊中救出。也许有一天我真的逃离人类自己设下的迷宫,我已不属于人类的一份子。

我应该记得自己还是基本的一个人,懂得思考的人。我岂能如此轻易满足现有的状况,有了工作、车经济基础等生活条件后似乎不想前进?当初对生活充满热诚的自己是不是成为历史?

曾经还是大学校园的一分子时,心里的预感告诉自己,一旦时间过了而身份也换了,校园可能就不再容纳小小的我。如今我一个人(依旧一个人)偶尔坐在校园的一个角落,望着熟悉的环境时,才发现不是校园不再接纳离开的我,而是我自己已渐渐把它留在过去的记忆中。身份固然限制了我的行动,更重要是我自己已放弃了环境。

我一直单纯地以为自己懂得“变化”是永恒不变的事实,发觉自己原来似懂非懂。明明景物依旧,为何已经成为局外人?我只记得我还在急流中,不管我多努力站稳脚步,最后还是徒然,我顺着洪流的方向流去。我现在只能任风把我吹到一个驿站,在那里将是我重新开始的一个起点。生命像经过稠密的安排,我只好相信命运。


雨最终还是停了,思绪也被逼拉回现实。我通过时光隧道回到充满霉味的空间。屋外来往的车子渐少了,整个城市已被黑夜笼罩。我看见自己的样子折射在窗口的镜面上,互相凝视着对方。这瞬间,寂寞遇上了孤独,而生命也同时与生活首次碰头。寂寞在喧哗中发现自己的存在,孤独在无人的时候感叹人生;生活在此时此刻变得脆弱,生命在时间中发现流逝。


Monday, April 17, 2017

信任与理解

昨天和友人深聊有关与人的沟通问题。我最初认为,沟通的问题源自于两个性格迂回的人和对待事情的处理方式极大差异,这两个元素会衍生沟通问题。

友人说,人的关系建立在信任,有了信任就可以客观,可以理解对方的行为包括看起来不理性的行为,可以不带自己的偏见去接纳对方的行为。

这句话有值得深思的地方。整理后,我觉得个性和处理方式还真的不是核心问题。曾经和骨头吵架,当时我们也属于有话直说的人,说出来后反而沟通breakdown。什么直线人与曲线人,或直线人与情绪人也都不是关键。

问题应该出在“理解”,双方都觉得对方应该理解“我”,但发现对方的反应与自己不符时,就出现了沟通上的失调。为什么我们会有意无意地对别人有这样预设立场的期待?而“我”到底又是什么?

在人生的最初20年,“我”得到的家庭教育是家是讲道理的地方,和关系最亲密的家人都是通过讲道理维系的。如果遇到无理取闹或闹情绪者(不管是否父亲肚子饿乱发脾气),都会被其他家人言语上围攻,身分在家是不重要,有理就有爱,道理=爱。因为这样的家庭教育背景,以致后来都用道理或尝试理性解决问题,没办法理解身边的人遇到问题会有很多情绪反应,也无法用很温暖有爱的方式给人认同或支持,衍生不必要的代沟和沟通问题。一心觉得只要问题解决,什么烦恼都没有,忘了人是需要同理需要温度。

回想后来的20年来,和不同的人相处,偶尔都有沟通breakdown的问题。在处理沟通问题,经历过4个阶段,第1阶段是逃避和渐渐疏远感觉与自己理念不一样的人;第2阶段尝试解释自己的想法,如果对方不愿意听就让时间解释一切;第3阶段尝试跳出“我”的框框,试着理解对方的想法,如果还是沟通不良,毕竟尽了力就拉倒;第4阶段抽离自己,以第三者的角度跟对方分析整件事,让双方都能客观起来。虽然第4阶段,看起来是比之前3个阶段有效果,可是很费心力。

一直以来,我感兴趣都不是外在物质,而是观察环境,观察人的言行举止,观察世界,尝试解读人性和事情,后来发现我只是在自己的小格局里看世界。就算学很多的知识,到最后那只是外在技巧,对个人的成长没有多大帮助。思维还是在原地踏步,还是没有摆脱用道理或超理性解决问题,沟通问题一样会浮现。

近两年,接触到心灵成长观念,发现很多外在的问题,都是源自内在的自己及被很多限制信念限制了。就如开车时,对前方车子行驶缓慢阻碍你的去路而不耐烦按汽笛,其实对方的慢反射你内心的急躁,问题不在于对方,而是自己的内心。如果你觉得对方无法理解你,其实是反射你自己也不理解自己,而把“理解”的责任加诸在眼前人的身上。

目前感觉进入第5个阶段,如果发生问题(不管是沟通问题或生活琐事问题),会尝试观照内心的自己,因为问题一定出在内在的自己,而不是外在。看看内在的自己,哪个部分没有得到疗愈,而不自觉把自己的问题投射到别人身上。

现在的自己尝试不替自己辩解,也尝试不去解读别人,而是把所有焦点和重心拉回内在的自己,只有净化自己黑暗的部分,疗愈内在孩子,那外在的呈现自然会是平和和平衡的。

自我剖析的好处是可以更清楚看到自己,我想人生的功课不是去追求成功,而是如何做更好的自己,笃定自己,相信自己。

感谢那些曾经与我沟通不良的人及生命中出现过很多的考验事件,虽然它们都以让人不舒服的方式出现,但绕过背后,发现这些都是让人成长的契机。抓住了,就有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