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uly 16, 2025

回忆杀

F4,Energy,5566,流星花园,小虎队……是很多人的回忆杀,但不是我的。

今晚我最爱的DJ重返电台当嘉宾主持,才是我的回忆杀。

近年偶尔还能从电台听见她的声音,但那是受访者的身份。她最后一次当晚间DJ是2003年,后来还当4星期的代班DJ,那也是2009年了。是好久远的事,当知道她要当嘉宾DJ,很多旧回忆自动跑出来。

她的晚间节目是晚上11时至凌晨2时,隔天清晨就要起身上学或上班,很多人可能听一半就去睡了。我呢,当然要听完,但又怕家人催促关灯早点睡,就索性把收音机移到床边用耳机听,还用空卡带录下,以防不小心睡着时,下课后可以重听。

当时我边听还边留意电子表,快到45分钟就standby准备替卡带翻面。为什么听个节目都要那么强迫症?我也不知道,反正就跟着感觉走,想录就录,结果我的中六美好时光都被录在这百多张卡带里,没随着时间褪色。

两周前知道她要当嘉宾DJ,有朋友说晚上9-11还不得闲,若听广播会有时间压力,隔天再回看就好。确实如此,以前当学生很纯粹,吃饱后就是fully me time,拿着书课本装温习功课边听节目,没人会打扰。长大后的大家都有不同杂事要处理,晚餐后可能还闲不下来。

所以决定不守候今晚的广播?以我那么强迫症,肯定会扫除其他障碍物,让自己像过去一样端坐着守候广播,共时地听她在空中说话,然后明天再听重播,加深记忆力~这就是我的青春。

今晚别联络我😂




Thursday, July 10, 2025

饭菜汤

 


我的版本

妈妈:饱了!

我:那你饭不要吃,饭不值钱;这菜也不值钱,肉吃掉吧。还有汤最贵,喝完它。

妈妈:……

饭菜汤都被我分了阶级,彻底资本化了。

Thursday, July 03, 2025

红蕉

印尼朋友送来一大串红香蕉Pisang Raja Udang。第一次见到红蕉,好特别,像摆设品。

红蕉有一段传说,古代一位王子在战乱中重伤逃入森林,昏倒在一株香蕉树下。醒来时,他发现伤口已被治愈,由一名神秘女子所救。后来他得知,那女子竟是香蕉树的化身。

当王子回到现场,树上结出的香蕉呈血红色,是沾染他当时流下的鲜血。王子感念这份恩情,下令全国不得食用红蕉。

香蕉太大束,赶紧分一半给别人。吃剩下一条挂在门把,没人发现。没想到平时那么出众的香蕉,竟然也有隐身的时刻。

我吃掉王子的恩人,不懂蕉神会不会不高兴。不高兴也没办法,反正送到面前的蕉谁能抗拒!






Thursday, June 26, 2025

喝温水长大的一群

 老同学回加州前相约叙旧,加上另一位在美厂工作多年的朋友,三人聊得兴起,直到饮料店打烊后一小时,才依依不舍离开。


朋友们的孩子都上中小学,自然聊起我们这一代人与2010世代孩子的差异。聊着才惊觉,当年我们这群在时代变革浪潮中的中学生,前面无领路人,靠自己摸石过河,还好也安然走了过来。


1.我们这群是“手写时代”的末班车。

中五前,所有作业都手写;毕业后,集体作业已改用电脑打字,硬生生被推进电脑时代,DOS还没搞懂,就已经要学用视窗。


2.我们这群是活在调频年代。

毕业前,家里顶多一台21寸低清彩色电视机和一架analog卡式收音机,要收得清晰,必须靠自己调频,没有什么东西是理所当然。


3.我们是被教育制度狠整的一群。

从小学就开始要“内卷“。如果想进国民型中学是凭小六成绩录取(当年岛国的独中是放牛班);中四只能理商文三选一(现在能混搭),中五毕业若没钱读私立,就只能念中六,然后抢仅有的7所政府大学名额(现在只要有rui,就能有直通门卡)。


更荒唐的是,小学华文,中学马来文,大学数理科换成英文,一把年纪才来重学不同语言的数理名词,太残念。别人的学习是累积叠加,我是被迫打掉归零再重练,所以当年有人问我会不会念硕博,答案肯定no。从小就自知之明,不用跟制度拼老命。


4.我们是可以享受独处的一群。

那年头父母忙生计,就算在家也没时间陪伴。朋友说,她放学后都是独守空屋,没有大人也没有kakak,功课自己做。另个朋友说,有次父母上班后,念下午班的她继续睡,直到校车汽笛响才惊醒,连午饭没吃就赶着上课。没想过逃课,看来我们是有纪律的老土人。


5.我们是守时的一群。

当年没手机,只有家用电话,在学校约好时间后,大家就会准时赴约。尤其是我,如果15分钟没到,朋友就知道我不会来了,因为我找不到车位就会直径回家,做人没耐性,朋友太懂我的衰款。


6.我们是喝温水长大的一群。

昨天挑叙旧地点,朋友让我三选一:霸王茶姬、星巴克或coffee bean。我直接排除咖啡馆,选了茶。点饮料时,还一起选择困难,奶的不喝,纯茶的不选,最后三人一起点少糖的茉莉蜜桃茶,保守到不行。


结果,这茶看似无害,却让我翻腾到凌晨三四点才睡,朋友也一样失眠。天呀,我们真的是喝温水长大,连无杀伤力的果茶都让我们无法招架。


下次叙旧,看来只能找有温开水的地方,这也许就是我们与人手一杯饮料的世代,最大的不同吧。


#日式风格太泛滥来点美式风格 







Sunday, June 15, 2025

母神


这两天附近印度庙热闹非凡,周边摆档,信徒涌入,有游行有火走,交通几乎瘫痪。

傍晚出门时,刚好遇到在抽烟的印度大叔,就随口八卦几句。

“今天是不是神诞?”

“对呀,是神诞,很热闹。”

“是不是象神生日?(昨天看到有人在供奉象神)”

“象神是Ganesha,是祂的儿子。”

“儿子?那不是象神的生日咯?”

“是nia ma的生日。”

“你阿妈?”

“就是像你们华人拜的ni a ma啊”

哦,我懂了,是像观音妈或妈祖那样等级的母神。

靠近印度庙时,恰好母神返庙,信徒簇拥、鼓乐齐鸣。八卦的我就顺便过去凑热闹,瞧瞧母神的风采。

今晚有“你阿妈”加持,特别愉快。


@追问AI

今天是Thiruvizha女神庙会节日,庆祝主神Patrakaliamman女神的神圣显现,她是Kali女神的慈悲化身,也是守护村庄与家庭的母神。


虽然象神是湿婆与Parvati之子,但在许多祭祀仪式中,象神是第一个被膜拜的神祇,象征着破除障碍,而Kali女神则作为终极母神,在仪式最后降神登场,展现其守护与净化的神圣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