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December 18, 2020

人生路引


一個熱血青年為了台灣核電議題,一年半自費環球演講200多場;一個作者過去6年替近百本書寫推薦序,自己卻沒有任何著作;一個醫生繼承家業看診,卻在診所設一面書牆,放各類書任由患者取閱或帶走,還每月辦讀書有獎徵文。集合這3種身份的楊斯棓在今年10月出版首本著作《人生路引》,單是預購就已經三刷,2個月超過10刷記錄。

喜歡看劇的人通常都是“海川百納”,宮廷劇、家庭倫理劇、警匪偵探劇、愛情劇……只要是熱門劇不太會錯過,但喜歡看書的人通常有自己偏愛的書類,反而較少會涉略不同領域的書。

《人生路引》是作者透過28本不同主題書,在生活許多面向運用書本的智慧及可具體執行的方法,解決了人生問題。他看的書類眾多,從說話寫作思辨、創意流行、心態習慣、Reit指數投資、父母伴老告別到退休旅行慈善。

關於心態,他推薦《心態致勝》。我們常以為頂尖高手都是聰明絕頂的人,可是研究發現99%高手都是付出很多心力,不斷強化自己的能力及信念。我們若捨棄“定型心態”(以為自己無法改變),轉為抱著“成長心態”,就算遇到低潮也能找方法脫困,就能發掘自己的潛能。

關於習慣,他推薦《習慣致富》。最重要的富習慣是懂得感恩,每個人手上都有好牌爛牌,不管拿什麼樣組合,盤點手上好牌,用感恩態度面對,每年都改寫自己的人生劇本一點點,愈改愈好,人生軸線就能翻轉。

書大部分內容都很好消化,直到“界限:畫好那道與家人的財務界限”這篇文,讓我重看幾遍。作者引述强纳森·瑞奇的《金钱圈理论》,錢的分配是:最核心是自己,核心外第一圈是伴侶、核心外第二圈是小孩、第三圈是父母及手足、第四圈是慈善團體及第五圈是朋友。不過,作者的金錢圈只有自己、伴侶、孩子和慈善團體,沒有原生家庭與朋友。一開始讀到這部分有點驚訝,難道原生家庭和朋友有難都不幫嗎?

作者強調自己是寧可定期捐錢給慈善團體的人,也不願借錢給朋友,因為自己所揹的貸款可能比朋友更重。至於原生家庭,他認為手足應該為自己的財務狀態負責,他曾有個遠方親戚以情感綁架,十幾年來不斷向身邊手足要錢替孩子繳學費。

從他的視角,這立場是正確,若動了憐憫之心去幫佔自己便宜的人,等於讓別人侵犯自己的金錢界限。Alhamdulillah,還好我身邊沒有刻意佔別人便宜的人,我的金錢圈是有家人和朋友。

這本書內容很全面紮實,若要雞蛋裡挑骨頭,我覺得少了靈性成長的書籍,也許他有看過但沒收錄在此書。如果他看過《當和尚遇到鑽石》,理解“空性”和“種子法則”運作,想要什麼就給出去什麼,若想要豐盛的金錢,就先幫需要金錢的人,也許他的金錢圈會涵蓋原生家庭及朋友。

書翻完,喜歡作者在後記的一句話:能讀書是幸福的,能書寫尤其幸福。我也感受到這樣的幸福。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