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March 08, 2021

學習與理財

“學習”和“理財”,成為大人的好多年後,感覺到這兩樣東西特別重要。 

當學生學習的階段,沒有人教我們如何有效學習,學校只是餵你很多硬知識,就像扒開你的口塞進很多食物,你能不能嚥下?腸胃承受得了麼?就看你個人的造化。 

進入職場賺錢的階段,沒有人教我們如何理財,讓錢為我們服務。我們從小只知道有了錢就能買自己想要的東西,最好錢越多越好,而工作後發現自己找錢速度可能比不上花費速度,越是要在金錢迷宮尋找寶藏,越是卡在死胡同裡。 

我們大部分時間和精力都花在這兩件事上,不斷亂試亂撞板,試圖找出一條屬於自己的康莊大道,等回望才發現走了許多冤枉路,多無辜。還好我們處在最好的時代,資訊共享時代,總有人願意分享他們的秘徑,指條明路讓我們參考。當然也只能參考,畢竟每個人能力和環境不一樣,無法複製別人的成功,但能參考就有新的機會。 

讀着《超速學習》作者用超速學習法一年學完MIT四年課程,一年學會四種語言的經歷,深深佩服。他透過設定學習地圖、專注學習減少分心拖延、直接了當學想擅長的事、反复操練、提取記憶等方式,在高度自學下完成各項計劃。 

他認為很多時候正式教育(包括企業培訓)無法做到“學習遷移”或無法把學過的知識套用在新的情境裡。相反地,採取先“直接學習所要懂的部分,再反复操練”的超速學習方法更為有效。想想也對,如果只想學剪接影片,學常用鍵就夠,無需把az都學會。難怪自學總比正式教育吸引我,一來不用死記用不著的知識,二來馬上用得著所學的,愉快感是加倍的。 

當然,作者一再強調,需要文憑資格或選擇研究/學術路線的人,就不能輟學跑去自學,得乖乖犧牲時間和腦汁,掌握正規的學習之路。 

來到理財部分,理財書不外就是教你怎樣分配主動收入(存應急錢、買保險建立保護網、每月定額買基金保值、買股票或不動產滾錢)、要記賬、開源節流、現存後花、提早存錢複利效應……我都能隨手寫出一二。翻完《當代財經大師的理財通識課》,還好裡面有一些不同的觀點,而不是普世觀點。 

作者認為,必須搞清楚為什麼要累積金錢,存錢不應只為了以後盡情享受,無所事事躺在沙發上,反之有足夠錢才能換更多時間,做值得且令自己滿足幸福的事。他說,當存款已能讓家人安然度日,就不需要太多人壽保險,可降低保險費用。這句話有共鳴,保險本來就是風險轉嫁機制,一人有難,靠眾人平攤,它不應該變成每月的負擔。 

關於股票投資,他列出一般投資者失利的10個理由包括成本費用拖垮成果、市場比你想像中的聰明、沒有永遠會贏的策略、趨勢會停止、所謂“技巧”可能只是運氣好、不可以靠直覺投資等。沒錯啦,這些都是投資失手的理由,但心魔會讓人重蹈覆轍。 

作者提倡“大膽投資你不熟悉的市場,有助於提高表現”,沒想到與專家們“不熟不碰”的論調相反,他認為這樣才能多元化自己的投資組合。我的詮釋是,一切都是從不熟悉開始,沒有人天生熟悉某樣投資產品,若願意繳“學費”,總會學會/得到一些東西,不會空手而歸的。 

有朋友說過,不想活太老,最怕人還活著錢已經用完。作者也有這方面的顧慮與規劃,他建議必須做可能活到90歲的計劃,同時延遲申領退休金,每個月才能領得更多。 

學習和理財是一輩子的功課,樂讀mybook2月及3月贈書恰好是這兩本書,如果喜歡翻看理財書的還來得及登錄下載。

我們不能小看自己的壽命,特別是當96歲的人看起來比我們健康勤勞,我們真的不可能一直躺在沙發什麼都不做,起碼老派地翻下書也不錯。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