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從老鼠身上擠奶》書名讓人很多問號,為什麼是老鼠不是貓?為什要擠奶不擠眼淚?天氣微熱,很適合躲在室內翻看主題特別的書。
書一開始準備了36道問題測驗自己是左腦型或右腦型。作者說,如果是左腦思考者,可以把書送人,此書是為右腦思考者而設計,幫隨性靠直覺的人管理好時間。
測試結果,我竟然不是左腦型也不是右腦型,屬於全腦思考型。難怪喜歡書桌很亂 ,但該做的事還是會提早做完,沒時間管理問題。既然如此,可以聽作者的話,把書丟了,不用浪費時間看。
不過,還不知道書名緣由,只好繼續往下翻看。噔噔噔,原來“從老鼠身上擠奶”是指沒有產能的時間,花費很多時間及努力工作或計劃,卻得到極少成果,沒有好好利用時間去做正确或較重要的事。
書裡提出很多建議如規劃行事曆、排列事情優先順序、用心靈繪圖製行動計劃,學會說“不”…這些方式我都不需要,我的生活沒有混亂。原本以為空手而歸,直到最後一章,別害怕設定目標,讓夢想成真,刺中要害。
記得畢業剛進入職場,面試表格其中一欄要我寫五年和十年工作目標,心裡嘀咕計劃好的人生太無趣且很束縛,就像跟隨社會規範什麼年紀該擁有什麼,如果做不到豈不是被標籤失敗。結果,那天起骨子裡反叛因子不斷提醒我不要活得像別人,要隨性自在活著。
近幾年才發現我誤解了“目標”真正意義,它並不是限制生活,反而可以專注在該做的事,讓自己可以掌握想要的生活。原來我一直死腦筋地從老鼠身上擠奶,最後把老鼠勒死了。
記起網課老師提到,若能把目標巨細靡遺寫下來,成功率比沒寫下來是高出一倍的。回想當初心不甘情不願在面試表格寫下5年工作目標要當高級XX,後來也不小心實現。
如果這理論是成立,那我要開始從母牛身上擠奶了。
Thursday, March 22, 2018
Thursday, March 15, 2018
真理
霍金逝世,讓世人目光再次焦距在物理和黑洞。我沒真正翻閱過《時間簡史》,但曾經和很多人一樣好奇宇宙的存在,到底由大爆炸還是大反彈所形成,恒星、行星和黑洞又如何形成……
後來知道黑洞不是洞,也不是黑色。它像黑牢,把所有的物質都吸進去困在裏面,連光都逃不出來。多年後,霍金忽然發表論文黑洞不存在,存在的是“灰洞”,物質和能量被困一段時間後會被釋放到宇宙。忽然間,理論從“終身監禁”變成“有期徒刑”,讓人錯愕。
物理比任何學科都抽象,從最細微的粒子到無限的宇宙,肉眼看不見摸不到,卻必須相信它們的存在。我覺得物理最可愛之處是,理論不斷被推翻後,還要讀過去的錯誤理論,像愛因斯坦相對論推翻牛頓的絕對時空論,當學生的還是要讀絕對時空和黑洞。
為何物理是很多人的噩夢,我想除了它抽象,也因為它是開放的,沒有絕對的理論和結論,只能不斷地修正原有的理論,從中尋找更貼近真理的理論。這就像開放式結局的電影或小說,有時會讓人抓狂,怎麽沒交代清楚就結束,還要傷腦筋構想自己要的結局。
好多年沒碰物理,回想物理教會我的不是一堆虛無縹緲的理論,而是開放地接受任何可能,沒有任何事情是絕對的。就像霍金,別人以為他活不久,他用意志力存活下來,用智慧征服世界,用勇氣推翻自己的理論。
想起過去曾執著於自己的觀點,與人爭辯得臉紅耳赤,現在認真想想,這世界都沒絕對的真理,大家充其量只是盲人摸象。既然我們都是宇宙裏的盲人,又何必那麽執著呢。
這年頭經常有好鬥之士動不動要找人辯論,其實辯贏只是證明你口才好,不代表那是真相/真理。如果辯論能夠發現真相,科學家就不用費一生力氣尋找真理。
Tuesday, March 13, 2018
不設限
今晚交通太順暢得有點郁悶,盤算要選哪個佳麗(書本)安撫心情。踏進門口就瞄見信箱有東西。這本超激勵的書出現得正是時候,文字不多,一口氣把它吞了。
作者是香港3項世界紀錄保持者Brian車志健,他沒有特殊背景或資源,還被很多專業人士不看好的情況下,打破一項又一項跨運動領域的世界紀錄。他以身試法激勵世人,人生是沒有限制的,只要100%相信自己。
書裏有句話很腦力激蕩。“我們最大的問題不是因為把目標設得太高而做不了,而是把目標設得太低,經常做得到,這才是最致命的一件事。因為安全,不必冒險,必定做得到;但必定能做得到的事,那就不叫目標和夢想了。”
他認為,如果目標說出來,別人不笑你,就應該換過更大的目標,如果目標說出來被人嘲笑,那就對了,就是你要做的事。以作者這標準,相信很多人的目標都不合格了。至於我,沒目標活了好多年,簡直躲在舒適圈裏,連冒險的勇氣都沒有,此刻介紹這本書是挺尷尬的。
仔細回想,小時候是有過目標和夢想的。記得小學5年級,學校來了一批年輕實習老師,他們講述要在本地大學升學必須經歷可怕的中六階段,每個科目就有好幾本厚厚的課本。這段話對當時的我是有種魔力,深深烙印在腦裏,既然老師認定上大學是艱難的,加上我爸認為讀大學才有出息,就暗自把上大學視為目標。另外,當時我崇拜科學,敬佩著像愛迪生、愛因斯坦等偉大科學家,夢想自己也能當科學家。
結果,我把目標訂得太低,夢想訂得太高,一考上本地大學完成目標,從此就陷入沒有目標的人生,連科學家夢也丟了。還好,身邊有位朋友前陣子在國外拿到科學家地位,好像替我完成了夢想。
最近,“人生沒限制”或“不要自我設限”等句子不斷出現在我面前。除了作者臉書專頁不斷看到這番話,之前出席的講座內容也圍繞在人不要設限,2年前有位德高望重的朋友也提醒我不要自我設限,要離開舒適圈。只是我這只懶蟲比蝸牛還慢,至今還在緩緩蠕動中,沒明確的目標和夢想,也沒什麼成就。
如果要追求破紀錄人生,今天小突破是一個晚上啃一本書兼一篇讀後感。如果被人嘲笑的目標才是好目標,我今晚真的要墊高枕頭dream big,擺脫邏輯,等著被人嘲笑。
13/3/2018
brian車志健《Break your Own Record 破你的人生記錄》
Saturday, March 03, 2018
故事
哈佛商學院有個悠久傳統,教授會在最後一堂課講故事,作为臨別贈言送給學生。
有的故事是精彩人生歷練,有的回顧自己的成就或過失…教授的故事主要围绕在如何創造更美好的優質生活。 其中一位從事零售業與行銷研究的貝爾教授讲故事时給學生一個忠告,“千萬別去參加校友會”。像我沒參加校友会/舊同學聚會,對這主題特別眼前一亮。
有的故事是精彩人生歷練,有的回顧自己的成就或過失…教授的故事主要围绕在如何創造更美好的優質生活。 其中一位從事零售業與行銷研究的貝爾教授讲故事时給學生一個忠告,“千萬別去參加校友會”。像我沒參加校友会/舊同學聚會,對這主題特別眼前一亮。
教授認為參加這種聚會是件危險的事,會让你檢討畢業至今所獲得哪些成就,把成就和收入跟舊同窗比較,會忍不住打量別人的車款,別人的成功。
有的人會不自覺把這場聚會當做努力目標,期許自己最好能在最短時間獲得傲人資歷或財富。结果,接受自己壓根兒不想從事的工作,選擇最安全的路接受高薪工作,不敢在自我生涯發展中冒險或做重大決定。希望自己起碼可以比較風光參加校友會。
教授認為,在选择职业生涯不要在乎短期结果,目光要放得远,同时自我的成功定义要放宽松。如果要当公司执行长,通常需要经历一段有志難伸的階段,需要時間經營醞釀等收成,无需一开始就担心自己不行退缩或只想要高薪而做自己不喜欢的工作。
教授讲中我的心声,如果要我出席这种“比较大会”肯定在停车场就已被比下去了,再来互相打量一身装扮,高谈阔论家庭事业……我完全没兴趣,还不如躺在沙发,看着教授们的故事更過癮。
看完这本书,深深覺得当教授们的学生好幸福,可以通過故事提前领悟一些人生道理。大专生不缺知识,缺的是正确想法和观念指引。回想念书时代的老师和讲师,99%都对着黑板讲述枯燥乏味的知识,全都忘光了。
唯独喜歡在課堂上講故事的中四华文老师,至今还记得她描绘欧洲穷游的趣闻,与欧洲失业汉抢食物吃、红灯区景象、威尼斯不浪漫……她也说过,当初她考不上大学,毫无选择下接受师训当老师的,潜移默化影响我,有能力绝不当老师,那是最后选择。
故事是多麼重要及有影響力的媒介,不懂现在的老师/讲师们懂得在课堂上讲故事嗎?很多成功销售员卖的不是产品而是故事,故事讲得好就会吸引目光。
写到这里,我也终于知道当年为何喜欢听电台广播,最初就是为了听别人的故事和文字创作的故事,而越陷越深。社交媒體會風行,也離不開可以窺探別人的生活故事。
下一本遇見的書會有什麼故事,挺期待的。
3/3/2018
3/3/2018
《記得你是誰,哈佛的最後一堂課》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