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November 27, 2015

記賬記憶

昨晚出席了富朋友理财笔记站长艾尔文的理财讲座,他不断强调理财从记账开始,而记账分3个层次:1.记录,2.计算,3.计划。

很多人向他讨教解决自己财务问题时,他的第一句话往往都是“你有记账吗?”。他笑称,每次输入这5个字后,大部分都会销声匿迹。

听着他谈论着记账,勾起封尘的记忆。记账,对我来说一点都不可怕或麻烦的事,就像呼吸一样自然的事情,因为在我的童年里,就离不开记账。

老爸的职业是帮人做帐和稽查,俗称做帐佬。虽然他没有会计师执照,不过每次帐目出问题,经过他的手都能解决。老爸的遗憾是当年家里穷,没有人供他读会计,不然现在的他应该可以摇脚过日子,而我也可以摇脚过日呵。

当时为了养家,父亲接了很多公司的账回来做。由于公司报税时间差不多一样,有时分身乏术时,老爸都会找我帮忙。为什么是我,因为姐每次乱抄添麻烦,而哥只顾打球玩,根本不会像我这样安静地抄账。

我大概小学5,6年纪就开始干这活,最初是把一堆的cash bill根据日期排列,然后在一个超大本的账簿上根据日期及分类把cash bill资料抄进去。那本横型大账簿,一打开几乎占了整张桌子,对当时小小个子的我,感觉好像大老板做着大事一样,感觉有点飘飘然(肤浅)。题外话,忘了那一年,我爸还真的买了一个有玻璃的办公桌子放在客厅,而我是受惠者,常可用那张桌子。

上了中学后,理解能力比较强了,被委托的任务就增加。除了纯抄账,还要把流水账的分类抄到另一本长型账簿。当时只是根据吩咐照抄,完全不理解会计的理念。如今想起来,这部分是可以让公司掌握收入去了哪个项目。

抄完后,另个任务就是计算。要把每一项费用相加起来。有时长达几页的数项,计算机都按不完。我每次需要重复计算两次,以免出错。记得以前很羡慕老爸,眼睛对着一条条的帐目,手指非常流畅地按计算机,三两下就计算好。现在,用各种会计软件,输好资料后就直接有总数,根本不需要按计算机。

所有数目计算后,就来到最关键的部分,就是每月的debit和credit的数目一致与否。如果一致,就可以欢呼,代表我可以处理的部分宣告结束。若不一致,必须重新把2、3本账簿摆在桌前,一条条数目核对及重新计算。

如果一切无误,老爸就要准备盈亏表和其他财务表。这时客厅就会传来打字声,滴滴答答和每换新一行打字时的叮叮声。这些声音陪伴我长大,现在偶尔还会听见,老爸挂着老花眼镜,还用着这时代产物打字,让那一刻的时间停顿下来。

我有时敲打电脑键盘都被身边的人说,好用力。也许以前曾经用过打字机,习惯了那种力度,觉得打字要有声音才像样。

以前觉得自己活错年代,应该活在欧洲文艺复兴年代,那时各种思想和文化百花齐放,任何人都有立足之地,可以推广自己独有的思想。这一刻,忽然觉得庆幸曾活在8、90年代,一个单纯简单真性情的年代,容易满足及珍惜所拥有的时代,而如今的快速先进无情的年代,让人迷失了方向。

扯远了。回到记账,每次大功告成收到公司发的一笔钱时,老爸都给百多块慰劳我。当时百多块蛮多的,可以买很多东西。不过,我很多时候都拒绝收下。没错,你没看错,钱在我眼里不是一切。我很小就知道,不能贪图家人的钱,而且觉得做帐的钱难赚伤脑筋。记得中三后需要在理科与文科之间做选择,我为了要走自己的人生路而选了理科,让老爸挺失望的。如果时间可以倒退,不懂我的选择还会一样没。

因为从小被记账熏陶及看过一些理财书提醒年轻人要记账,在毕业开始工作拿到薪水,就开始了记账之旅。最初是随便写在纸上,后来索性买一本本簿子记录。我的记账方式也是依循当年的记忆,把开销分类记录。当时只是记录形式,纯粹记录每笔开销,并没有规划。

近几年,觉得人是需要有目标和规划,需要未雨绸缪,因此更改了记账的方式,从纯记录,进入计算及计划。依照理财书,记账簿多了储蓄投资一栏,收入一拿到就把预算好的钱存起来。

昨晚讲座会上,有人问是否有较简单的记账软件或apps,艾尔文说如果觉得他的excel版本不适合,可以选择自己适用的。如果让别人知道,我这10几年来都是手写记账,不懂是否会被拿去博物馆陈列。

有时觉得自己挺眷恋过去的美好,希望发展不要吞噬单纯美好的年代,让岁月的步伐变得缓慢些,让我还有时间细细咀嚼过去。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