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March 01, 2019

寫作革命之鍊字力

文言文時代,一篇文可能只有幾百字,內容卻豐富有層次,每個字的使用都非常講究,才成為後代的名句精華。

作者用了唐朝詩人賈島為例子,他寫一首詩“鳥宿池邊樹,僧“推”/“敲”月下門”,一直無法決定要用“推”或“敲”,直到遇上文豪韓愈的提點夜裡推門有點擅闖意味,賈島最後用了“敲”。

古人一個字都要推敲那麼久,我們隨隨便寫,沒留意用詞,錯字百出,馬虎對待自己的文字。(我指自己,經常都會有錯別字)

練習:用自我療傷情歌《沒那麼脆弱》的一句歌詞做範本,試著替換一個字看是否更貼近作者的意境。

“在雨下太X的時候,
在獨自一個人的時候,
不要找我,
也千萬別說想我…”

***
我第一個念頭是“細”。

在雨下太“細”的時候…,綿綿細雨會讓人更惆悵,更容易陷入回憶中,用反差方式呼應接下來的“也千萬別說想我”。

第二字,“累”
在雨下得太累時,把自己一直思念無法抽離的情緒投射在雨中,不懂這樣適合麼。

這章節讓我想起佛教六組惠能的故事。他到廣州一間寺廟,當時風吹得幡在动。一個僧人說,那是風動。另一個僧人說,那是幡动。惠能聽見他們爭論後說,“非风动,非幡动,仁者心动。”換了一個字“心”動,意境和層次就提升了好多級。

22/40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