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May 29, 2019

指南針


重量計量可以找大K校對,指南針要找什麼校對?

翻著關於愛因斯坦的書,5歲的小愛因斯坦生一場病只能臥床,其父親買了指南針,讓他消磨時間。當時小愛因斯坦很好奇,想盡方法讓磁針指向特定方向,卻辦不到。那時,他意識到有一股看不見的力量指引著宇宙運轉。

文末有個段落補充說明:指南針非總是指向北方,大概每隔250萬年,地球的磁場會發生一次倒轉,屆時指南針會指向南方。

這段文,讓我想起朋友好多年前送的指南針,它一直擱在抽屜深處。找了出來,讓磁針定格,再把N對準紅色針頭。一看不得了,紅色針頭指著記憶中的南方,平日太陽升起的方位變成西方。既然太陽不可能換成西升,難道我搞錯,紅色針頭是指向南方?

查了谷歌,確定紅針頭是北方,我也確定最初拿到指南針是正常的。莫非今天就是文中所說的第250萬年,地球磁場流動從原本南→北,變成北→南?哇,我會不會太幸運遇到了,是不是應該通知科學家們留意?

腦裡的魔鬼忍了很久,終於出聲潑冷水。別再發白日夢,去找另個指南針,就知道它是壞了。對,我還有一個小指南針,比較兩者,小指南針的北方位置是正常。

我還是不死心,如果大指南針壞了,是不可能一直指向同一個方向,要再找第三個指南針確認才行,誰有指南針呀。手機好像有指南針,一打開測用,它的北方和小小指南針的北方是同一個方位,但兩者偏離大概5度。

這下子糟了,到底哪個指南針方向精準?要找什麼實物來校對,北極星北斗七星會隨著時間移動,還有什麼可靠的計量工具?

“你現在又不是在森林中迷路要辨認方向,指南針各有所指又如何?真是庸人自擾!”魔鬼受不了。

“可是,人家可能是第一個…見證地球磁場會倒轉的人嘛。”

越講越心虛,指南針不知何時又躺回黑暗的抽屜裡。也許今晚會夢見愛因斯坦擺弄磁針方向。晚安。

Saturday, May 25, 2019

考試夢

隔一天,竟然做考試的夢。

夢裡,看到同學很努力溫習功課,才知道下月11號是STPM考試。天,怎麼沒人告訴我要考試,我的數學物理全都沒溫習。一直糾結怎麼沒人通知要考試,否則我一定會做好準備應考,然後夢醒。

說真,我幾乎沒有發過考試的夢,因為相比考試,新聞截稿的焦慮感更可怕。那這夢該怎麼解呢?也許應該看回中六,我到底在幹嘛。

中六STPM對很多人而言是噩夢,高門檻的考試,要拼命背厚厚的資料,是學習生涯中最壓力的一年半。對我,那卻是最歡樂最多收穫的,也是最不務正業的時段。

根據我保留著的票根,那年去過了8場歌友會,1場創作歌曲比賽和1場舞台劇,還有幾場的講座。那時還不知天高地厚,把很稚嫩的文章投稿報章和常常寫信。

那年最瘋狂的事情莫過於狂買空卡帶錄電台節目。別人聽電台當背景聲音,我是用課本當掩飾,實情是要聽節目,簡直就像在主修電台,副修中六,一心多用就是那時訓練出來的。

當年再怎麼不務正業,平時還是有讀書的,自知記憶力不給力,反而身邊同學可以最後一分鐘溫習功課。夢裡的我完全沒準備就要面對考試,現實中是不會發生,所以我猜潛意識又來倒置魔法,對調角色擺脫檢查機制。

為什麼夢選用中六考試作為材料,最近曾閃過念頭若能重讀中五中六,我一定可以更理解和體會書本要傳達的內容。夢選擇這題材是用心良苦,提到中六肯定離不開我最喜歡的DJ丽思,昨晚有種回到當年聽她節目的美好時光,潛意識就這樣借由中六考試夢,讓美好的時光再重現。

現在挺想念當年瘋狂的自己,也許這夢也預示我可以再次瘋狂起來,做些脫序的事情🤓

STPM絕對是美夢。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2302489106473828&id=100001382828388


Thursday, May 23, 2019

美夢




做夢,原來是願望的滿足。

我經常做夢,曾經試過把夢記錄下來,深刻的舊夢至今還記得,但有時候夢太多影響睡眠,對做夢這件事的觀感不太好,反而特別羨慕那些倒頭睡到天亮,一夜沒夢的人。

前陣子聽聞可以透過冥想為夢輸入指令,讓夢為自己服務,找到一些答案。最近有位朋友更在夢境裡夢見別人即將面臨的事,後來都發生了。夢到底是什麼?夢境有什麼寓意?夢可以被操控?夢有預見能力?很多的問號。

遇上佛洛依德的《夢的釋義》就毫不猶豫借了,應該可以解答我的疑惑。可是這本書很消耗第二個腦系統,內容深澀陌生,前面大篇幅整理古人及各派學者對夢的解讀和文獻,看得腦袋一片混沌。還好沒放棄,慢慢從迷霧中看出一些所以然,越看就越精彩,特別是他對各種案例分析。

我們有時覺得夢境很荒謬,夢很濃縮很短,很支離破碎毫無意義,這些都被佛洛依德反復舉證,分析破解了。原來在我們睡覺時,身體啟動保護機制禁止繼續思考白天強烈意識的事,同時也在前意識(pre-conscious)設了檢查制度,過濾可能干擾睡眠的潛意識。

聰明的潛意識會用各種方法掩飾,包括倒置,移情,倒退,甚至借用白天不重要的殘餘物當成夢的材料,逃過檢查制度,以歪曲形式呈現在夢裡。潛意識那麼千辛萬苦,只有一個目的,為了讓童年或被壓抑的願望得到滿足。

也許你會抗議,夢讓我痛苦焦慮,完全感受不到願望的滿足。佛洛依德有個少女病人,從小居住在年紀大許多的姐姐家,在那裡認識了令她心動的男子,但姐姐不讓她和男人往來。某天她夢見姐姐的二兒子去世,靜靜躺在棺木上,就像現實中她的大兒子喪禮一樣,她懊惱怎麼會詛咒小外甥去世。原來,她內心很想再見到那男人,因為他曾出席外甥喪禮,這夢偷渡喪禮情節,圓她想再見到那男人的願望。

為什麼會夢見過世的親人?白天一些小事會喚醒潛意識對親人的想念,於是在夜間借用白天小事移情,讓親人能再次在夢裡復活。

那夢見活著親人去世呢?可能是你很小時曾希望某人不在的念頭。等等,我怎麼可能咒自己親人去世?!別緊張,這不是道德審判,小時候我們哪懂死亡是什麼,可能閃過親人不在的念頭,潛意識就會留著這願望。幾年前陪父親物色骨灰位,不久就夢見父親倒斃在我面前,哭得很傷心。做了這夢後,內心恐懼消失了。現在終於理解,潛意識被喚醒,透過夢幫我圓了小時候害怕父母會驟然去世的畫面。

還有沒準備好被逼上考場考試的焦慮夢,怎麼解讀都不像滿足願望吧?根據書本,通常考試夢只在已經通過考試人的身上發生,那些不及格的人是不會夢見考試不及格。當我們背負壓力擔心任務會失敗時,會夢見考試焦慮,透過夢釋放壓力,讓你知道現在的焦慮是多餘的,過去再大焦慮最後還是順利考過關。夢提供了安慰,開始覺得夢很有趣了吧。

有時真的別被夢的表面故事騙了,潛意識會用不同材料掩飾背後的願望,假假拼湊成很邏輯的故事,目的要欺騙檢查機制。記得我很年輕時候做過重複的夢,夢見和仇視的人打架,她帶著嚴厲眼神,伸手按我的肚臍,我嘗試反抗不果,像洩了氣的氣球倒地,然後冒冷汗驚醒過來。現在用書本的邏輯解讀,明白了夢境。現實中我的力氣是比她大,夢用倒置方式讓角色和情景對調了,滿足了我想要制服她的願望。後來仇恨感消失,也沒外做此夢。

關於移情方式的夢,我最近也夢過了。有天夢見一位美女高官召開記者會,我就坐在她對面,她談起要找房子,我推薦她住在我家隔壁空屋,缺什麼可以過來我家用,就這樣解決了她的煩惱。現實中有位朋友有煩惱事,我又幫不上忙,而白天恰好在電台無意間聽到高官的聲音,形象蠻相符的,夢機制就把她當成夢的材料,滿足了潛意識的願望。

看完這本書,最大收穫是不用再記得夢境,也不用無聊上網找周公解夢,因為夢後我清楚知道又有願望被滿足了。每天醒來,不管有無夢都是一件愉快的事。

記得聽電台年代,最喜歡DJ在凌晨節目結束前溫柔地說,good night, sweet dream。睡覺時特別甜,有美夢。現在我透過冰冷熒幕,敢敢祝你們夜夜美夢,因為每個夢都是來圓夢的!

视觉图像




Monday, May 20, 2019

計量

今天遇上看不懂的國際新聞,連看兩遍還是一頭霧水。

“5月20日起,全世界将采用新的国际单位制,时间单位‘秒’、长度单位‘米‘等7个基本单位全部从实物原器改为常数定义。”

公斤、公尺、秒、攝氏、安培……這些基本單位不是大家都認知嗎?中學物理課第一章就是讀國際計量單位SI,重新定義是什麼概念?實物原器?常數?重新定義後,我的體重會比昨天輕,身高更高一點?好多的問號。

翻找谷歌大神,在1875年的這一天,17個國家在巴黎簽署metre公約,協調國際計量單位,在1960年正式定為“國際單位制”(SI)。當年為了統一標準,科學家制作實體原型,作為這些單位的基準。如測量重量,是根據鉑銥合金制成的標準圓柱型金屬原型(國際公斤原型,Big K)為基準。

這大K被三個不同大小玻璃鐘罩保護,存放在國際計量局位於巴黎郊區總部密室的保險箱裏,只有3個負責人有鑰匙,不能隨意打開。成員國按照一樣大小及原料制作復制品,定時與大K進行校準。尷尬的事情發生了,100多年後原型與復制品平均重量相比,才發現大K的質量慢慢流逝,標準公斤變成不標準。因为實物原型的不穩定,造就今天起使用穩定的物理常數(constant)定義計量單位。

我們現在用計量單位用得理所當然,當年要讓世界各國接受的過程是挺波折的。當時英國拒絕簽署公約直到1884年,簽约後人民日常生活依舊用英制單位,如英尺、英寸、盎司。美國是一早簽公約,卻沒有真正落實,繼續沿用英制單位。

1999年宇航界發生一件大事,長途跋涉9個月的火星氣候軌道器(MCO)準備進入預定軌道時,忽然神秘消失。調查報告出來让人哭笑不得,制造公司數據是用英制單位,而美國太空署使用公制單位,實驗室人員以為公制沒轉換,最後造成MCO偏離軌道墜毀。

看完慘痛的歷史,還有一個關鍵問題還沒解答,重新定義後對我們日常有什麼影響?深呼吸。其實……一點影響也沒有,電子秤正常操作,若體重60公斤繼續60公斤,沒變輕也沒變高,是不有點失望。當然測量越來越精準,相信對科學科技會更深遠影響。

明明只是一則不起眼的新聞,最後卻像上了一堂科普課。1.93億美元的代價,提醒我們要認真對待細節,統一也很重要,一個國家允許太多分化制度存在會有很大風險。同時,也印證人類都是從錯誤中走過來,世界只會越來越進步,移居火星指日可待。


衍伸閱讀:https://theconversation.com/the-way-we-define-kilograms-metres-and-seconds-changes-today-117255

Sunday, May 19, 2019

奇遇


最近只要隔幾天發生的事情,回憶起來感覺很久遠。

傍晚走到附近夜市覓食,如常直接光顧街尾比較冷清的otak-otak檔口。老闆麻坡人,年齡相近,態度親切。今天他一看到我,臉帶笑容,語氣很認真地問,你是張小姐?

腦袋頓時空白,我瞪大眼睛望著他。哦,從他神情,知道怎麼一回事了,我跟著傻笑起來。心裡暗想我的大臉孔被通緝不是上星期的事,怎麼那麼久還記得?不對,好像是幾天前的事。

“我就知道是你,覺得很面善。”他很開心地說。

說真,只是偶爾光顧,下單-交貨-付錢-互相謝謝四部曲,他卻能記住這樣短暫閃過的臉孔,真佩服。這次既然被認得,我們多聊了幾句,然後我帶著被通緝的心情趕緊離開。

幾天前,路過那位要替我做媒的安迪家門前,她站在門前笑瞇瞇地看著我,那眼神好像說“我知道你的秘密了”,接下來的對白已經預料中,同行的人都笑翻。還好,今晚沒遇上她。

吃著otak-otak,好像不太對,數一數,老闆多送一個支。老闆真好客,看來下週要再光顧,跟他道謝。

 這陣子,就是有這樣的奇遇記,謝謝所有有緣人。本來懶得寫,被某人念了一輪,好吧,就記錄下來。



Thursday, May 16, 2019

故事人

洪震宇老師說,他曾經當記者十幾年,橫跨財經,時尚,在地三個不同領域,一直報道別人的故事,自己是沒有故事的人。甚至很用心寫在地食材報道,被別人形容文筆好,很會文字包裝,但缺乏靈魂,讓他開始深思。

他後來選擇離開雜誌社,想做不一樣的事。離職後沒有了頭銜,而人總要有名片,他給自己標籤“故事人”,想當有故事的人。後來他抓緊轉折機會,開拓了他的深度旅遊事業,也讓他真的變成有故事的人。

他說,成功有51%靠自己,49%是客觀,那是不能控制的因素。就算你努力爭取51%,但也要針對49%去學習,讓能力擴充得快又多。多想一點點,多聽多嘗試,問對問題及解決重要問題,和同僚相互合作,創造有趣的作品,就會發現更多可能,能抓到轉折的機會。

有故事人的方程式和小說電影劇情差不多≈
意外的挑戰而必須跳脫舒適圈,重組專業,改變現狀/改變自我,最後就變成有故事的人。

今晚聽著這些故事,再度提醒我工作職業都是帶不走的,只要離開公司或退休,你不再是當年的某某某,除非你繼續創造新的人生故事。


Friday, May 10, 2019

公園小記



最近夜來得遲,晚飯後還來得及抓住黃昏尾巴,在小公園走上幾圈。不遠處的輕快鐵降速靠站聲,隔壁街清真寺定時誦經,籃球場三幾位男人在切磋球藝,步道上剩下我的腳步聲,白日浮躁頓時寧靜了。

以前課本描繪幸福時光,飯後一家人坐在屋外納涼或散步,這情景在這社區這真少見。早上和澆花的婦人聊上幾句,她說好久以前有時間會去公園散步,後來白天幫別人帶小孩,晚

上忙家務事,加上孩子買了一架跑步機,她幾乎沒再到公園了,儘管家距離公園不到一百米。

走了四五圈,清真寺尖頂越來越清晰,籃球場沒有了球聲。我走進籃球場,站在籃筐下望見笑臉的彎月俯視著我。小學時喜歡混男生打籃球,身高不夠球藝不佳,投進籃的次數寥寥無幾,試過被球擊中眼鏡,帶球跑時勾到別人腿摔倒,沒成就感的事做起來很快就興致缺缺。

曾經閃過念頭要買粒籃球,有空可以玩一玩,還好沒買因為太多事情想做想玩,應該輪不到籃球。有些事就留著,若有下一世再完成。
剩下路燈,該回去了。



Wednesday, May 08, 2019

天使還是瘋子



被書名吸引目光,黃舒駿的一段歌詞“天才就怕不够天才,壞又不夠壞,天天都想離開,卻不知到哪裡才能脫胎換骨”在耳邊響起。也許要我了解非天才非瘋子該何去何從,於是借了。

天才常見的精神病症:早熟,癲癇和精神錯亂。早熟也是精神病?是的,作者認為任何事情都有一個“度”,超過了就不正常及變成病態。太早熟,人的情感容易過於敏感,容易歇斯底里。

早熟代表人物有英國詩人拜倫,七歲對遠方表姐產生朦朧感情,思戀得日夜不能入睡,12歲愛上表姐,愛得睡不下吃不下也休息不好…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九歲時,見到西班牙國王的16歲情婦,竟然幻想她是自己的情人,為她寫浪漫情詩。意大利畫家米開朗基羅童年開始寫詩,卻常多疑幻想,變得憂愁。

癲癇症代表人物有俄羅斯作家陀思妥那夫斯基,他在《白癡》描繪主角發病痛苦情況,其實是自身的寫照。想當年閱讀這本書時,完全把它當成虛構情節,真是太不了解作者了。
精神錯亂代表人物法國作家奈瓦爾,患有嚴重精神病,經常出現幻聽幻覺,在燈柱上吊前一晚還和朋友討論劇本修改。

如果不翻此書,完全不知道貝多芬是躁狂抑鬱症病人,發病時會歇斯底里咒罵別人,瘋狂激動,把朋友都趕走了,然而很多名曲卻在病發產生激昂情緒下完成的。莫扎特是循環性精神病患,肖邦有癲癇症,舒曼也有幻聽,下回聽這些古典音樂,不懂會不會變得瘋狂。

好意外的是英國文豪Charles Dickens患有躁狂抑鬱症,病情卻使他有更多精力創作。可是讀他的《孤雛泪》和《大衛·科波菲爾》都是寫小孩悲劇,看得挺感人的,聞不到半點躁狂氣息。痛苦時還能創作感動讀者小說,只有天才能如此。

還有梵谷,牛頓,希特勒患有躁狂抑鬱症,就連新教創始人馬丁路德那麼接近神都會失常,看得我也感覺自己有點失常了。

合上書,很慶幸我的科學偶像愛因斯坦和愛迪生都很正常,不然我會懷疑人生。最後也明白到,既然不是天才也不是瘋子就不要看這類書,这辈子最好安份一点。



Monday, May 06, 2019

靈覺醒

「每個經驗若不是在擴展你,就是在使你收縮。每一個念頭若不是在擴展你,就是在使你收縮。每一段關係,每一場對話,或每一次與他人的互動,若不是在擴展你,就是在使你收縮。凡是你看到的、關注的、讀到的,以及感覺到的,若不是滋養生命振動的,就是在削弱生命的振動。」

--《靈覺醒:活出生命質感的高振動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