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不要以为中文系课都是老kk,经典多理论多,离我们太遥远。下午场安焕然老师用亢奋语调和播放许多诱人美食图片,讲述不同籍贯与饮食文化,把现场所有人搞嗨了,仿佛是场美食talk show,美食谁人不爱呀!😄
潮州饮食文化偏精致,主要是当地人生活比较悠闲,加上物产太丰富,可以慢慢享受精致食物。
“潮州菜强调清与鲜,鱼汤是鱼骨头慢慢熬出来而呈乳色,绝对不像本地偷懒加奶,真是破坏文化!潮州菜的佐料只是提味,不会盖过主材料味道。”
潮州肉骨茶和巴生福建肉骨茶就很大对比,潮州吃的是肉骨鲜甜,汤可以不喝,但福建讲究的是浓汤,两个籍贯处在不同地理环境和生活背景,就造成饮食的差异。
客家人大部分住在山区,农耕为主,料理比较粗糙,杂,咸,香。木耳炸肉就是代表之一,老师的照片一放出来令人哄堂,呈盘确实也太缺乏美感😂还好老师接着提醒我们明天可以吃客家咸汤圆过冬,让客家菜看起来没那么low。
最初以为老师是潮州人,非常推崇潮州菜,最后提到他家会煮海南菜。他说,客家人食物是卖给客家人吃,因为客家人口多,但外面卖的海南面和海南鸡扒,还有海南人开的chicken rice shop统统都不是卖给海南人吃,主要卖给非海南人和友族吃。哦,原来海南人走路有风,是因为有生意头脑。
每个籍贯都讲究吃,那语言呢?陈湘琳研究不同地区的方言(承传语)保留情况,发现马六甲华人用最多马来文,当地福建话已经不多见,至于保存最好是方言是广东和客家。
她的调研也显示吉隆坡客家人的华语最标准,最不标准是乔治市福建人,参杂许多英文。同时,最年轻群体更倾向标准华语,如不再用“巴刹“字眼,都改用“菜市“。
也许是近年小学推崇使用标准华语,在我念书时代方言盛行,方言很烂的我完全体会到什么是“语言错位“,朋友们用方言聊很开心,转头看到我就冷掉,他们被迫跟我讲华语时,少了那份自在感。
研究华人政治与社会的黄薇诗老师说,槟城国民型中学虽是改制中学,华语节数也比独中少很多,但中文水平属于不错的。咦,我这smjkpc生好像例外,spm华文考得挺烂的😂
虽然同是国民型国中,但对老师讲述钟灵国中在1956年6月忽然宣布接受政府成为全国首间改制中学,伤害当时华人社会的故事竟然未曾听闻。
钟灵校长也是教总领袖,却在三大机构还在争取政府无条件资助华文学校之际,贸然让学校接受政府半津贴改制献意。就算学校后来办得再好,对华社确实是一种情感上背叛。
昨天蔡晓玲提到散文创作结尾尽量让它看起来不像结尾,不过这里是fb文体是允许虎头蛇尾,毕竟华教课题万字写不完也写不清,今天功课就这样草草结束咯,吃美食比较重要。
刚才下课后,脑子塞满各种籍贯食物,到底该选什么当晚餐。最后直驱住家附近的餐厅等开门,不为籍贯也不为地域,只为美食。傻傻的,点了明天回乡就可以吃到的槟城福建炒😅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