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讀小說的路上,我認識兩位高手老師。
一位是小說工程師,可以把小說有系統拆解成小元件,再把元件組裝重現在時間軸上,讓你清清楚楚看出精彩小說生成的技藝,他是李洛克。
另一位是小說法醫,剖析小說各面向,端出變化無窮的靶心人公式,挖掘小說內臟,把作者埋得很深的觀點巧思都擺在你面前,讓你辨認清楚這才是小說的‘真相’,他是許榮哲。
昨天找出《小說課之王》重看,榮哲老師在序文提到,在小說寫作路上,有一位父親和一位母親。小說父親是張大春,提供他小說美學養分,學到一流的小說,而小說母親是李永平,讓他意識到創作小說要對小說人物有同情心,像母親般用愛灌注在小說創作,才能孕育出偉大小說家。一篇序就道出小說創作的心法。
《小說課之王》裡印象最深刻的是《人物》篇,內文提到很多人寫小說都是“兩個面貌模糊的人在一個空曠的地方對話”。這完全就是我的寫照,曾經嘗試寫故事,筆下的人物自動變成卡夫卡《城堡》主角K,外貌不詳的,沒有身份沒有朋友,永遠進不了像謎一樣的城堡,人物淪為符號或工具而已。我告訴朋友,《且試天下》吸引我追看的是人物,每個角色出場都能鮮明地突出他們的外貌和性格,就算帥也能寫出不同層次的帥,讓讀者瞬間對虛構人物產生連結和印象。
整本書我劃過一個重點:“平庸的讀者像檢察官,把所有心力集中在找出正確答案,把故事‘真相’視為最重要。但聰慧的讀者在意的不是正確答案,而是哪項選項,才能呈現出人性的複雜度。”我過去追看小說真的只想快點知道結局,最怕遇到開放式結局,對於作者內心的企圖心是不太在乎。自從開始看拆解故事書籍,才慢慢懂得欣賞作者設計故事功力和透過故事傳達的觀點。
既然朋友用《且試天下》荼毒我,我也要用這本《小說課之王》推朋友入坑,因為做人有恩必還有仇必報嘛。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