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闲聊间,聊起了米饭。我家是米饭家族,主食是米饭,面可以绝迹,但米缸绝对会有米。
我也因为从小的饮食影响,平时午餐都以饭食为伍,除非那天忽然食欲改变,才会舍弃饭食。犹记得大学期间,穷学生一名,每次午餐和晚餐都会到学生区的经济饭档报到,一碟饭二菜一肉 一汤$2.3,吃得饱饱地。当时身边的朋友很快吃膩,已经移情别恋别的食物,而我还默默吃着同样的饭菜。
那时吃着经济饭,总会有个画面不时闪过脑里,自己像戏里的秀才要去京城考状元一样,获得好心的老板照料膳食,最后让秀才能无后顾之忧安心应付科举。
毕业后的这些年,午餐依旧少不了米饭,而晚餐最为惆怅,塞车加迟下班,若吃饭肯定不符合健康作息,大部分时候晚餐都割舍了米饭。
回家乡最惜福的是吃家里的米饭,尽管菜肴不是最美味,但只要张开口就有米饭吃,那种体会只有游子可以体会。
近些年,我家的人口外流,留在家里吃饭的人口剩下一半,但消耗白米的速度一样快。我这约每两个月回家的孩子,任务自然少不了载着家中两老去超市买白米,然后再由我负责抱着10公斤的白米从停车场扛上屋内。
后来某次与母亲通电话,才知道我缺席的日子,当米桶存米量不足时,不会开车的父亲会从市区超市买了一大包米,再徒手抱着回家,间中需要搭巴士,越过马路走一段路。
每次回想这画面,觉得心疼心酸之余,觉得我爸是有担当吃得苦的好男人。年轻时,为了一家人的米饭,父亲除了正职,还有很多兼职,只要有时间都是在工作。我爸有时会自夸自己一个人做10个人的工作,那时听在我的耳里,没有太大感受,因为不知生活的重量,张开口就有饭吃。
工作多年后的自己,回望自己和身边的人,常会觉得生活不如意,工作不顺心,不想为五斗米折腰。偶尔的不顺利或沮丧,就想要放弃,吃不了苦。一代不如一代,真的是如此。父亲那一代刻苦耐劳的一群,都用自己的双手喂饱自己和一家人。来到我们这一代,很多人能离家就离家,把自己的理想放在很重要的位子,包括我也只想到自己的人生,最好能够走捷径早日财富自由,摆脱工作枷锁,追求的已经不再只是米饭和家人。
写了那么多,只想提醒自己莫忘初衷,不要忘记血液里留着的米饭精神。
PS:附上一首本地新创作歌曲《杂菜饭》,很有趣的一首歌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