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如常一家人先去太岁庙安太岁,再到香火鼎盛的观音亭拜拜。
听父亲说,观音亭进行装修后,庙内禁持香进入,但为了保留华人持香拜拜的习惯,特地把原本的大香鼎和香炉统统移到庙前空地。
过去每年眼睛挺受罪,必定被香火薰得泪汪汪。对这样安排,我是暗暗叫好,可以直接饶够香火区,舒服地走到每个佛像前双手合十,留下传统的父亲和他人坚持买香把,再人挤人地把手上的香插在香鼎内。
离开前,瞄见有摄影发烧友有点悻悻然地离开,因为今年的安排,再也无法拍到人们挤在佛像前,紧握着香膜拜的样子。
吃了午餐后,继续第三站,舅舅家拜年。自从好多年,舅舅搬到组屋,空间变小了,我们这些不善打交道的大孩子都会排排坐在电视机前看戏,让父母与舅舅和阿姨在一旁叙旧。
平日没联络的舅舅去年底生了一场大病,动了手术后,似乎更珍惜这样的叙旧。他提到曾保留了一张他们4兄弟姐妹与父母的旧合照。
这被裱起来的泛黄照片一出现在客厅,马上吸引我们这些小辈的目光。就在他们讨论着想翻印这张照片时,我们不约而同拿起手机大拍特拍,这情景惹笑大家,因为时代让很多事情都可以轻易保存下来。除了青春和健康。
这张黑白照片的历史至少有40、50年,那一年外公和外婆都还健在,阿姨和母亲还是少女,小舅几乎还是初中生。
视线从照片中抽中,回望眼前他们4人,自己也感触良多。外公生前是踩三轮车为生,每天会负责用三轮车,载送孩子上下学。中年时不幸中风,很早就离开外婆了。
外婆数年前因老人病过世,逝世前的数年光景是在老人院度过,因为她的子女们都忙着生活,无能力照顾行动不便的她。曾经陪母亲探望外婆时,看着她身处的环境,每位老人家都毫无生气的,似乎在等待那可怕的日子来临。每次短暂相处,心中会有中莫名的惆怅。
阿姨和母亲是个性相反,人很健谈,很开朗。阿姨原本可以过着很舒适的生活,但丈夫三度欠大耳窿,举家从家乡逃到外州,如今再到另个州属定居,打算东山再起,但两夫妻已经年华不在,如今还需默默工作,无法和女儿相聚。
大舅呢,曾经风光一时,拥有本身的印刷店,后来业绩逐渐萎缩,只够糊口。去年忽然昏厥,才知道心血管严重阻塞,健康亮起红灯,也遗憾无法参与大女儿的婚礼。
小舅至今还是单身,在外租了一个小房间,工作轮班制,有时需要半夜工作,过着有些日夜颠倒的生活。近几年的除夕都会到我家吃团年饭,凑热闹。生活勉强过得去。
至于我妈,原本在车衣厂当督工,夹在上司和员工之间,吃力不讨好,常被人背后诅咒。嫁给我爸后,生了我们4个赔钱货,家务不会做,只会添很多的麻烦。后来孩子长大,有的不在身边,接近退休的年纪才重新踏入职场。至今我家还维持在两代之间,让她无法含饴弄孙。
快门咔嚓把当时的容颜定格,留下的不仅仅是消失的青春,有时背后还存在很多的无奈和遗憾。看着母亲4兄弟姐妹对着照片,感叹日子过得好快;事实上,他们每天都努力和生活拼搏,过程是冗长的,只是时间在他们没察觉时走远了。
我每天写着新闻讯头,一天一天的成为过去式,对时间的流逝更为敏感。有时对无法紧握时间而陷入无助,那些拥有和失去都让生命变得沉重。
最近一位长辈朋友以“生命如此的轻”诠释对生命的看法,让我有点豁然,减少不必要的沉重感。
哦,扯远了。不过,很感谢这张照片的出现,让一个家族的关系重新注入新的元素。当天,我这观众是多希望母亲与姐弟愉快叙旧的时光可以持续很久,心中也希望我们4个赔钱货也可以好好相处,继续陪父母到老。
ps:人老难保会失忆,就以这篇文章留个脚印给日后的自己。
3 comments:
你快快嫁人,你父母就可以含飴弄孫了。
骨头,
给你按个赞 !!!! LIKE
配合度极高's 装嫩夏虫
你们很会乱抓重点呵~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