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uly 29, 2016

觉察·慢慢来

“觉察,是改变的开始。”

前阵子从一位台湾心灵成长老师线上课程听回来的一句话,很受用的一句话。觉察自己的情绪、自己的行为、自己的想法,因为觉察这个动作才发现全新的自己。

以前情绪来时,会一直陷入情绪中很长一段时间,如今可以用觉察的方式,看着情绪来看着情绪走,而自己的心不受影响。

在觉察过程中,除了心情变得愉悦许多,也常常有一些新的想法或灵感涌现。有时,觉察到而顺利接住了灵感,然后把灵感化为现实,那是无法言语的满足感。

只能说,“觉察,真的是改变的开始。”

最近同一时间要处理好几件事情,加上别人的期许,心里有些急躁起来,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完成所有的事情,可以加快速度跟得上别人的步伐。因为没停下来觉察自己,不小心流露急躁的情绪,被一位老师发现了。

老师给我留言,“亲爱的学生,别急,慢慢来。对自己要有信心,即使最后只能进步一点点,但已经是有一点点进步了,比以前的自己进步了。记得,不要把老师也弄得紧张咯。”

读完那一刻,挺惭愧,要经由老师的提醒,才觉察自己的急性子又发作,给自己设下太短的时限,徒增不必要的压力。我是明白,事情不会因为我的焦虑而马上解决;相反的,如果我放慢速度,淡定从容,也许可以想到更好的方案,甚至可以跳脱原本的框框,让事情更顺利地完成。

写着写着,想起读过龙应台《孩子你慢慢来》。《蝴蝶结》一文,写她买花的经验。她在花店选了一束玫瑰花,老妇人把花朵交给5岁的孙儿,让他用草绳绑花。不过,小男孩的手太小,草绳又长,偏偏要打个蝴蝶结,绕来绕去就是打不起来。

他的祖母就骂了,“死婴那,这么憨馒!卡紧,郎客在等哪!”,龙应台就对老妇人说,不要紧,让他慢慢来。她就坐在石阶上,看着小男孩很专注地打那个蝴蝶结,绑不过松开,再重新来过。龙应台后来写着,”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过去看这文章时就深深动容,没想到多年后自己也有这么一天,像那5岁小男孩一样幸福,有人愿意很有耐心地等着自己慢慢做好一件件事,不急不躁,缓缓前进。

我虽然距离成功人士还有很长的距离,但回望自己走过的人生,确信自己是幸运的。这一路走来接触到不少真的老师或让我对生命有更深领悟的“老师”,有的在知识技能方面,有的在生活态度和思维,有的在心灵成长。

有老师们的指引,就算不是站在他们肩膀上,至少能安心地尾随他们的步伐,坚定地走在正确的轨道上,看到更多沿途美丽风景。

我,开始学着慢慢来。



Saturday, July 02, 2016

友情这件事

和朋友通越洋电话,聊起一位大学朋友母亲刚过世,我们都曾到过她家做客,认识她母亲。朋友问,会否过去吊唁,我摇头。朋友觉得我好冷漠无情。

关于友情冷漠这回事,我们开始了一场深入探讨。

每次朋友口里提到某某人的近况,其实那些某某人我都认识,有的是中学校友、有的是屋友,甚至一位是大学宿舍同房密友,这些人曾经那么靠近过。10多年后,人在国外的朋友依然和他们有联系,反而我老早就和他们失联。

我必须承认这朋友非常重情义,会主动联络朋友,所以朋友在他心中都是长长久久。至于我,我其实也很重视朋友,每次都很认真的对待身边的朋友,所以在大学那三年都被朋友围绕着,很幸福。

我也曾经以为友情可以天长地久,一直到毕业后发现这世界是很残酷和现实的,大家都为各自生活和工作而忙,久了就忘了过去的人与事。工作初期,还会想起大学的朋友,但我都没有主动去联络他们,原因是我不想打扰别人的生活。

我的想法很简单,我一直都在原地,如果你珍惜我们之间友情或忽然想起我,你绝对可以联络上我,当然如果你选择离开走远,那我只能放手。少数几位主动联络我的大学朋友,至今都一直保持联系。

我以母亲过世的朋友为例,毕业后没再联络,甚至她结婚摆酒生子我都不知情,如今也是通过第三者知道她家事,要我忽然热情关心她,我做不到。大学时代的美好就留在过去。

对待朋友,就像开着一辆长途车,有人到站下车,车子还是必须往前开。我只能珍惜还留在车内的朋友,或是下车后隔了一段时间再选择上车的朋友。

经过一轮的分析后,你终于理解友情要维持必须是双向的,我的冷漠不是偶然,而你的相识满天下也不是偶然。

近年来也学会一件事,紧紧握住还不如松开手。紧握着,拥有的是有限;摊开手,拥有的却是无限。

年轻时,需要很多朋友,天天被朋友或围着朋友团团转,好快活。现在朋友过多只会是一种累赘,反而只要三五知己就够了,最重要是有知音,有懂你的人和你懂的人。